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朗诵教学课堂效益最大化的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朗诵教学课堂效益最大化要立足于“建构”的层面,改变教学理念,探索教学的困境及突围策略。本文以此为原则,主要从朗诵教学的困境与突围策略、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益最大化、建构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考试形式的设计和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构朗诵教学课堂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朗诵教学;课堂效益;教学理念;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8-0212-03
   研究高校朗诵教学课堂效益最大化的构建,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朗诵教学的困境与突围策略,突出自身特点,突出训练为主线,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从而解决耗时低效的问题。
  一、朗诵课教学的困境与突围策略
  高校朗诵教学课堂效益无法用统一标准衡定,教学内容差别较大。许多高校的朗诵课缺乏自身的特色,缺乏可操作性,效果不突出。要改变朗诵课教学困境,应处理好教材、教者和学生三者的关系。
  (一)教材的使用、加工策略
  1.教材内容的调整。朗诵课教材要将选修和必修的内容标注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明确,更加有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单纯依照教材来编排教学。要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包括:当教材内容相似且跨度不大时,可以科学组合,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内容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取舍,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当教材知识点难不容易掌握时,可一课时只讲一个知识点,反复练习,重点训练,直到完全“吃透”。
  2.教材内容的加工。朗诵课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教材中所选的一些作品显得过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材进行加工,加入更多现当代优秀的朗诵作品。为了活跃课堂,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亲身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口腔共鸣”这个知识点时,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表演小情景剧,老师当场点评,把讲的知识点运用到“情景剧”中。没参与表演的学生看到同学们参与其中,兴致大增,而参与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则更加快和深刻。
  3.教材内容的充实。对于朗诵技巧而言,单单是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生掌握了理论但又不能很好的运用,这说明实训环节太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实训环节,充实教材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知识就是要用于实践,而不是为了考试。
  (二)教师课堂教学策略
  朗诵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转变教学理念,打破现状中的程式化教学,着眼于朗诵的审美功能,从教和学两方面为学生的“再创造”创设可能。
  1.教学中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效果。朗诵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朗誦课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
  (1)把握作品内涵,充分发挥想象。把握作品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就是很好的创设学习情境。在诗歌朗诵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形象,挖掘其丰厚内蕴,展开想象。
  (2)利用课堂语言描绘情景。用语言描绘朗诵课的学习情境,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导入新课、重点问题的讲解、现场点评、赏析与实训、学习结束的总结语等,教师都要富有热情、激情及诗情。
  (3)以音乐渲染情景。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是朗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用音乐渲染情境,从形式上可以播放现成的乐曲或歌曲。也可以课后让学生自己找朗诵作品并自己配乐,老师上课现场点评及指导。
  2.由“独自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如教师可以多问学生一些这样的问题:“你觉得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觉得朗诵这首作品需要运用什么样的‘共鸣腔体’?”也可以反问:“你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气息运用得正确吗?”这类问题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论坛”,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而是自己直接与“作者”对话,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收获。这样的教学,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对话”在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得到贯彻和体现。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
  无论教材有多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多精彩,学习目标的最终实现还是要靠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朗诵课教学中是关键。针对高校学生对朗诵技巧掌握的水平偏低、兴趣不高、阅读视野狭窄、缺乏主动性和尝试性等问题,在众多的学习方式中,提倡学生利用媒体和网络软件自主学习、自我展示、训练拓展等学习方式。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实践机会,改变了单纯依赖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弊端。
  二、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益最大化
  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是建构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有效”更强调朗诵课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朗诵技能,拓展审美体验的渠道。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审美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探究性教学等策略实施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益最大化。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在学生观念的转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最重要和困难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浸泡”了很长时间,已经形成惯性乃至惰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渐渐被削弱,对新的教学观念带来的影响视而不见。
  1.学生自身要从受众的、被动的教学定位往多样化、能动的角色转变,要积极探索与教师互动以及积极参与实训互动。
  2.学生对于难点的把握,不能只在学校中、课本里、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主动学习、实践学习与网络学习也要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3.“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自主中内化吸收。朗诵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堂时间及教材所选的作品只是其中较少部分,每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利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以现代诗歌朗诵为依托,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分工合作,成果共享,最大可能的掌握朗诵技巧,扩展诗歌阅读视野,深化学习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方法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1.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方法。朗诵课要以精讲理论,突出训练为主线,始终贯穿“轻理论讲解,重实际训练”的指导思想。教师应以组织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投入训练(分小组或个别训练),使学生扎实地解决每个环节自身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最大限度的提高。
  2.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方法。
  (1)每个知识点后,进行综合实践练习。布置课后作业,下次上课检查并指导,最后做出总结。
  (2)利用网络软件“配音秀”“为你读诗”“学习通”等,学生自己录制朗诵音频,课堂交流。
  (3)鼓励学生参加朗诵比赛和表演,作为评定学生平时及考试成绩的主要依据。
  3.教学手段的设计和方法。调动式、启发式、教师示范、欣赏式、学生参与式贯穿在整个朗诵教学环节中。
  (1)教学从多媒体课堂讲授、教师示范、音频欣赏、借助朗诵软件、课堂实训这五方面着手,重点突出它的实训性。
  (2)根据每章节出现的问题、需要完成的任务,课堂点评。要求学生个人或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3)根据知识点的要求现场朗诵,教师现场点评并示范。
  4.增加答疑环节的设计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答疑应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答疑这个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
  (1)课前与课后答疑。
   (2)集中答疑(班级或小组)。
  (3)微信台答疑。
   (4)电子邮箱答疑。
   (5)网上在线答疑(每周利用固定时间实现网上在线答疑,包括利用微信及QQ)。
  (三)优化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和谐的课堂是自主合作,师生互动的,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1.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2.把鼓励带进课堂。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应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同时,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朗诵课,喜欢朗诵课。在声声鼓励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3.把兴趣带进课堂。每次上课让学生带来并朗诵自己最欣赏的诗文和大家共享,老师现场指导,学生们在自己最喜欢的诗文里得到了更好的提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逐渐产生学习朗诵的兴趣,和谐课堂的建构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4.把知识传给学生。强化师生关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在朗诵技巧和教学水平上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外,还需要特有的气质和嗓音。只有具备了这种气质和嗓音,才能充分体现出专业特点并且给学生以直观主动的现场演示,真正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三、建构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以大容量、高效率、精讲精练为特征,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前提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课堂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和途径。
  (一)课前的参与
  课前的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这种现象,学生会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堂上老师再进行正确的解答。因此,学生课前参与不仅仅是一般的预习了,它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主动的、自觉的、认真的自学。
  (二)问题的呈现
  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把其中存在的困難和问题提出来,形成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强调普遍性存在的难点问题的知识,非重点的内容则“蜻蜓点水”,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合作与探究
  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分配课堂学习内容的主攻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朗诵水平,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要参与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性学习,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点的进程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小组的展示
  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后,各小组(或代表)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及时的质疑,共同探究。教师在对其无法解决或有争议的地方予以点拨或示范,这样就形成全体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
  (五)反馈和小结
  反馈和小结是让学生养成及时思考的习惯,学生总结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每节课的最后都安排几分钟给小组或个人即兴发言,让学生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的延伸
  “课后延伸”的作业布置是让基础好的或感兴趣学生自己准备朗诵作品,不硬性规定统一完成。“课后延伸”实际上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这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课上带动课下,课下促进课上。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建构自主、高效课堂的关键和途径。
  四、朗诵课考试形式的设计和方法
  基于朗诵课的特殊性,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试形式的设计和方法:小组考核形式和个人考核形式。
  (一)小组考核形式
  小组的考核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为了完成朗诵考试,会在准备朗诵作品过程当中需要若干次的沟通,对朗诵内容进行分工、讨论,最终确定朗诵内容。但是,小组朗诵考核形式会存在一个弊端,由于小组考试任务由整个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可能会存在某个成员由于基础较差依赖于其他成员。那么教师在评分的过程中会考虑小组成员中每人承担的部分,合理的给出分数。   (二)個人考核形式
  期末成绩=平时成绩+考勤+最后考试成绩=40%+10%+50%
  1.平时成绩组成部分有:
  课堂表现:认真参与课堂互动,利用网络软件积极完成作业和课前参与。
  出勤状况:旷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2.参加校内外朗诵比赛及演讲比赛加分;
  3.最后考试形式,上台朗诵。
  总之,朗诵教学课堂效益最大化的建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改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从而解决耗时低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秀英.“自主—探究—合作”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2]张立红.普通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困境之突围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Abstract: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in-class effectiveness of recit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teaching idea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built on the "constructional" level.According to this principle,this paper was intended to describe how to construct the maximum in-class effectiveness of recitation teaching from four major aspects,which are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citation teaching,teaching ideas transformation for in-class effectiveness improvement,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initiative and high efficiency,and the design of examination form and method.
  Key words:recitation teaching;in-class effectiveness;teaching idea;construc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