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堂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思维的运转来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在思考中,明确知识规律,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本文主要探究了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思维
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需要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学生关注课堂,融入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和总结中,自然会观察到物理现象。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的理念来引导学生,注重对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的培养,用核心素养的理念为导向来指导学生,提高能力,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充满趣味性的课程会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进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呈现精彩、高效的课堂。
一、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以及科学态度和责任。学生需要通过对知识的探究来提高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力提高了,在课堂上自然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掌握物理知识。
二、用核心素养指导物理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知识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力学、光学和电学等,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出发,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很多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如果通过观察或者是实践操作的方式,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和理解,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能力。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思想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会更好地理解知识,实现思维的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核心素养关注到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满足了时代的呼唤,让学生可以在参与中理解物理规律。
三、用核心素养指导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
1.体验物理知识,构建核心素养概念
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很多物理知识,如:声现象、光现象以及力现象都需要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来深刻理解的。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抽象的,但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来理解知识,会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深刻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讲解声现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声音,了解声音的途径,双耳效应以及声音的特征。学生在感知中会理解声音的频率、音调、声波、响度、音色以及振幅等,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体验的方式来形成独特的理解,改变传统学习中教师“灌输”和“填鸭”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了解知识,在实践中形成物理观念,形成物理核心素养概念。如:让学生体验“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以设计活动:把一根皮筋套在两个手指上,并且拉紧,思考能否听到声音?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会感受到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并且能够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会对物理知识形成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分析,会深化认识,形成深刻理解,进而逐步地构建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展现高效课堂。
2.组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合作讨论会促进学生在沟通中主动地质疑、批判,形成物理思维模式。学生之间的沟通会实现思维的碰撞,或者是意见的分歧,有利于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沟通和交流。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观察把一根筷子放到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的现象。学生通过从侧面观察,会看到筷子仿佛断了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物理知识呢?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规律,在沟通中总结规律,通过自己的逻辑分析和推理逐步地形成科学的认识,理解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思维。合作中,学生会认识到这就是光的折射所造成的一种错觉。在沟通中,学生会讨论入射角、折射角以及法线等新的物理概念,学习新的知识。沟通会让学生掌握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理解折射角的大小变化方式,能够在思考中掌握入射角的大小与折射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形成理性认识,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合作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快速地运转起来,学生之间可以从多角度,借助多种模式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且通过动手和绘画的方式来明确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法线的意义,形成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
3.巧设物理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实验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促进物理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学生会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通过假设和猜想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在思考中总结规律,在猜测中推翻假设,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会获得直观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来了解物理现象,了解实验过程,进而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在对实验的观察中分析、处理信息,在使用中理解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了解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动手操作中,学生首先会绘制电路图,围绕着自己绘制的电路图进行电路的设计和连接。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掌握电路连接的方法,进而在生活中可以灵活应用。动手操作中,学生会了解电路图对于电路连接的指导作用,也会了解电路中正极和负极的连接方式,同时也会知道该如何把线路进行调整,科学地进行并联和串联,同时也知道“开关”在电路連接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师给学生讲述电路的连接方式,会让学生感觉不知所措,理不清头绪,但是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操作和实践,会促进学生掌握电路连接方式,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在生活中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动起来了,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理解知识规律,明确物理知识本质,进而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
4.联系实际生活,形成科学态度责任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教师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探究知识,探究科学本质,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滑轮”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升国旗”现象来引导学生思考: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通过用力拉动一端的绳子,国旗就会一点点上升呢?在旗杆的顶端有什么东西帮助绳子的移动,使国旗可以顺利地升起?这是生活中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现象了,他们会积极地探究,想到:国旗本身是被系到绳子的底端的,绳子的另外一端穿过一个滑轮,只要用力拉动绳子的另一端,系有国旗这一端的绳子就会上升,这样国旗就被一点一点地举高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会理解升国旗现象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个小小的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借助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指导和点拨学生,会促进学生产生兴趣,通过对他们熟悉的知识进行探究来明确其中渗透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实现学生对物理学习主动性的产生。教师举出了一个生活中滑轮应用的例子后,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进一步探究,总结出更多的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掌握。
总之,教师用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思想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分析和探究,会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积极思考和主动分析的方式来建构物理框架和系统,形成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在做中学的方式来探究知识,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体验和实践中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胡科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8年10期
[2]时子豪,黎娇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物理之友,2018年09期
[3]张海青.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有效培养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8年08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9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