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向晓辉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指导学生在语文中高效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语境。因此,老师要寻求各种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朗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朗读中,学生的语境有了很大提高,不知不觉就能体悟到语文的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朗读意识,让学生在朗读中喜欢上语文。
  一、激发兴趣,有效朗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激情,就不会把朗读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因此,兴趣是高效朗读的第一步。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他们都想知道为什么。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兴趣,就要打开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朗读《春晓》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目想象孟浩然是怎么描写的春晓的,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好奇心如同泉水涌上来。这样,学生就会非常自然地进行朗读。在学生的朗读中,孟浩然的《春晓》就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出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学生把春天的意境读了出来。学生读一遍,觉得非常感兴趣,接着又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学生对诗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春充满了向往,对春充满了憧憬,对春充满了展望。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朗读激情被彻底激发出来,如同洪水一般,滔滔不绝。在浓厚的兴趣之下,学生真正懂得了朗读的意义,对朗读有了重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朗读的世界,让朗读带给学生快乐和激情。
  二、利用课外读物,有效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前提。当前小学生朗读能力不高,没有朗读习惯,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朗读没有兴趣,而让学生喜欢朗读、想去朗读,朗读能力和习惯自然就会提高。教师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外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朗读的课外读物跟同学们分享交流,把一些自己认为好的书籍推荐给同学们,同学之间也可以互换书籍交换朗读。对于一些讲述得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奖励,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也要配合老师,不要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而要将目光放长远。家长可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进行朗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即使不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学生也会自动进行朗读,把朗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比如,在学习了《赤壁之战》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通过朗读名著,小学生对朗读非常感兴趣,而且还更加喜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小组合作,有效朗读
  教师把学生进行分组,实现个性朗读。对于每个同学来说,他们的朗读方式各有不同,在朗读的时候,用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因为每个学生朗读的时候,都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缺陷,把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样,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弥补,就可以相互学习。有的学生朗读非常有感情,有的学生朗读声音洪亮,有的学生朗读特别注重轻重缓急,有的学生朗读时注重思考。这样,小组中的每个学生的特点就非常明显地展示出来,学生之间就彼此学习,相互借鉴,学生的优点就无限扩大。比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进行朗读。每个小组都进行朗读,小组在朗读中,相互取长补短,指出彼此的缺点,这样,学生朗读就会取得很大进步。在朗读中有的学生没有感情,有的学生声音非常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就可以指出来,帮助他改进。通过小组朗读,让学生对其他学生的缺点指出来,就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能让学生更加自主,更快成长。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朗读虽然是自主朗读,学生在小组中的个性也无法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但是通过互相影响学生的个性就能在朗读中运用得更加明显。
  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老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阅读更加有效。只有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才能给阅读插上腾飞翅膀,让学生遨游在朗读的世界里。在朗读过程中,老师要逐渐引导,要循序渐进,让小学生朗读一点一點进步。
  参考文献:
  [1]宁先达,康树明.小学语文高效朗读训练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2):139-142.
  [2]豆怀爱,赵保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12):248.
  [3]陈文文,刘东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作用和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5(31):129-130.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