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原则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志平
摘 要:从语文本身特征看,要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从语文教学学科特点看,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看,要处理好讲与习的关系;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看,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
关键词:文以载道;思维品质;精讲优练;熟读巧写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需求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适应形势的素质教育风靡九州,深入人心。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各种教法异彩纷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笔者认为任何学科都应遵循各自学科的教学原则,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原则浅谈几点认识。
一、从语文本身特征看,要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
语文最主要的部分是文章,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是首要的,韩愈针对文学改革提出的“文以载道”的主张对这一关系是有指导意义的。道的内涵十分丰富,历来解释也不尽相同。作为语文教学原则中的“道”,包括思想道德、知识和方法技能、审美和情感,要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文章与思想道德的关系,即利用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加强学生道德修养。二是要处理好文章与知识的关系,即利用对文章的讲解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三是要处理好文章与方法技能的关系,即利用对文章的解析,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四是要处理好文章与审美和情感的关系,即利用对文章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从语文教学学科特点看,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唐彪说:“读书须将书本热读,字字咀嚼,理会不得处,切宜深思,然后将注脚看,始有益。”这也点明了思考的重要性。而思考的核心是思维品质的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有:
1.加强语言的学习
在听说方面,训练学生抓住中心,有条件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表述自己的主张;在读写方面,能做到遣词造句,反复推敲,作文能结构严谨,不断引导学生丰富词汇,不断引导学生应用语言,达到准确、流畅、生动。
2.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中的“设疑”即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其一般方式是问答。提问应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进行。同时,提问首先要有思考性,问题宜曲忌直,富有思考性。其次要有序列性,要形成教学思维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教师提问应由浅入深,要体现教师教学思路,又要符合学生认识顺序。再次要有预测性,教师应心中有数,引导学生,使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提问要有时机性,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相机诱发。
3.培养质疑习惯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思维的培养不能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日积月累,同时借助于常规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的结果。
三、从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看,要处理好讲与习的关系
精讲优练,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讲的优化标准应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之上,应有:一是看时间效应,即用某种方法时间是否经济;二是看质量效应,即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三是看心理效应,即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四是社会效应,即看社会效果如何。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强调教法与学法并重,重心更应向学法倾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法,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注重多种教法与学法的巧妙结合,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提高学生能力,既训练学生思维又培养学生品质,既促进生生合作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3.坚持启发性原则,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尽可能挖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他们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探讨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的讲要有启发性。
4.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面向社会,面向世界,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看,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
读写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益,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章读之视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我之文也,人之文也。作文时意欲言,无不随我欲,应笔而出、为泉之涌,滔滔不绝。”读书之时有所得,作文之时自然有凭借,这些都强调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这就说明了熟读才能巧写。从文章构成要素入手,阅读文章的方法,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循义入文(沿着文章文字,从形式到内容理解课文),披文入情(透过文章,进入情感层面,了解作者情怀),据义品文(根据文章的文意,评品文字),评义发意(根据文章表达,阐发个人见解)。当然,读书方法也非千篇一律,根据个人实际,总结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好的读书方法。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學生准确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以上原则,达到这些目标,任何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值得赞赏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彪.论阅读教学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
[2]陈献章.白沙诗教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04.
作者简介:胡志平(1977—),男,民族:汉,籍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陇西县渭北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