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文莉
摘 要:國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心越来越浮躁,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与习俗文化都逐渐被国人遗忘,产生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基于此,国家大力推行国学经典教育,希望以此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推动全社会文化程度的提升。在国学经典进校园的过程中,多媒体设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探究如何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国学经典诵读;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在本质上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还是人们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新增了很多古诗文教学内容,这些古诗文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一种国学经典。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孩子们自身精神的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师就应积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设备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作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丰富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查找各种各样的国学经典,丰富校园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对韵歌》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网络上查找完整版的“对韵歌”的所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这样一来,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小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从而有效提升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刚接触国学经典诵读时,孩子会兴趣盎然,每天都会积极参与进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天都进行枯燥的诵读,很多学生会逐渐失去参与的热情,跟着别的同学“嘎巴”嘴,没有声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导致诵读活动比较枯燥,从而使学生失去诵读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就必须激发小学生参与的兴趣。而激发小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因为多媒体设备集声音、色彩、图像、视频等多种因素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诵读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二”第八课《人之初》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孟母三迁”“窦父教子”“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涉及的经典事情,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小学生观看,以此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他们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积极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从而提升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在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的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如果不传授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时间一长,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就会失去参与诵读的热情,进而影响到国学经典诵读的整体效果。为此,教师必须传授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但很多时候,这些技巧和方法往往只能意会,无法言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有重点地指导学生感受国学经典朗读技巧,通过反复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滋有味诵读国学经典,从而帮助他们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中的《静夜诗》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这首古诗诵读的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跟随多媒体设备展示的画面和音频一起诵读,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下,能帮助小学生逐渐领会古诗词诵读的技巧,从而更投入更有韵味地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诵读水平。
四、科学引导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都是七到十二岁,这段时间是他们一生中记忆里最好的黄金期,也是培养他们语文综合素养以及高尚人格的关键期,只有从小培养他们对诵读国学的兴趣,才能为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编写了国学经典的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中,包括识字、成语积累、古诗词诵读、经典国文诵读等不同的内容,这些诗文辞优美,意境悠远,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小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
以笔者所在的小学校为例,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学经典进校园的活动,本校制定了国学经典的总目标:小学六学的识字量达到5000个,成语积累达到1000个,古诗词背诵达到300首以上,并将它分年段编写在了国学经典的校本教材,落实在每周的国学课上,即:每周引导学生识字五个、成语积累五个及古诗词一首。每年的四月份举行汉字听写大赛、六月份的儿童节举行国学经典诵读节目会演,十一月份举行诗词大会。学生每天的早读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实践吟诵国学经典。此外,我校还利用课前读、课后读以及假期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这样虽然每天诵读的时间都不长,但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诵读并记忆大量经典的古诗词,从而有效丰富他们的国学经典素养,促进他们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五、开展多样化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保持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教师还必须开展多样化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开展不同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组织并实施。 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轮读、拍手读、降音读、唱读以及小组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这样一来,不仅能丰富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提高诵读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爱上国学经典诵读,同时还能有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诵读语感,并使他们逐渐体会到国学经典诵读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感悟到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如下几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第一,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和别的小组代表进行国学经典背诵比赛,或是开展成语接龙比赛,或是开展成语故事大赛。比赛涉及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选自课文阅读的内容。通过举办这样的比赛,能有效激发班级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
第二,组织学生编制国学经典手抄报。在实际教学中,手抄报是一种群体性和群众性的宣传工具,相当于缩小版的黑板报。通过开展手抄报创办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看过的、读过的和背过的国学经典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第三,定期组织召开国学经典主题班会。在实际教学中,召开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是帮助学生将国学经典内化迁移的有效方式。例如,以《弟子规》作为主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孝道,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交流探讨对父母的孝、对教师的敬以及对同学的情,从而促使他们获得感恩的教育,实现德育的目的。
第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综合实践活动。当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综合实践活动,不但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还是落实新课标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的方式和最好的素材。我国国土辽阔,名山大川众多,且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就为小学生的国学经典综合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休闲时间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相应的信息资料,并把自己的认识诉诸笔端,会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和高洁的志向,从而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激情,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应认真检查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的表现,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表现及结果进行评价,并对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诵读结果进行评判,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每学期的经典诵读情况,并颁发等级证书。这样一来,就能建立由過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辅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这样还能促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制度化和常态化。
综上所述,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各个小学效应充分重视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利用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多媒体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促进诵读活动的开展和进行,并促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四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257.
[2]刘媛媛,刘佩.国学经典诵读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4):156.
[3]孙成香.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尝试与感悟[J].中国农村教育,2018,278(16):46-47.
[4]杨菊.国学经典声悠悠 儒雅传统记心中: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阶段的诵读实践[J].考试周刊,2017(72):41.
[5]赵海峰,李国珍.用国学经典滋养学生心灵[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833(10):78.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