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写交替”的有效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输出。语文教师应将这两者之间架起桥梁,从阅读中能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实现“以读促写”,从写作中来提升阅读水平。读写交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拟从以“写”为引、以“读”为范、以写为练、以“思”代写几方面对比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交替;有效运用
写作与阅读分不开,写作水平是在阅读鉴赏、反复品鉴中得以提升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提出了“以读促写”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把“以读促写”变为了“模仿写作”。这种做法表面上是读写结合,实际上并没有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个性。应该实行“读写交替”的做法,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读写交替”强调学生行为的多向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要求学生先从自己平时的习作中找出不足,然后自己寻找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最后从阅读中总结方法,实现有效写作。“读写交替”实现了学习目标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同时又让阅读具有全新的视角。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以“写”为引
首先,通过学生的写作为引子,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开展阅读。比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很好的游记,其写作风格跟一般的游记又有所不同,被认为是游记中的巅峰之作,学生对其很难模仿。但文章通过简短的篇幅却表达出了深奥的人生道理,这点对学生写山水游记类的散文很有帮助。开展读写训练课之前,教师首先布置通过自学完成文章字词的梳理,要求学生写一篇山水游记类散文。对于游记类散文怎么写不做指导,对于写什么是重点也不做分析。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原生态地展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就有一篇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假日游乌镇》,节选如下:
乌镇承载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假日带着一种好奇和向往之情,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乌镇。
一到乌镇扑面而来的一座座古建筑,雕梁画栋,似乎在诉说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入乌镇,一座座小桥、乌篷船,我似乎看见了戴望舒笔下的那个丁香姑娘撑着雨伞,行走在巷子里,那样轻柔飘渺。走进乌镇的巷子里,有几间房屋,静悄悄的,这里是看书品茶的地方,每个人都显得很认真。
在乌镇的另一条巷子里,有卖各种各样饰品的小店,有卖水的,有买衣服的,再经过巷子,前面是一条狭长的小道,小道的四周墙壁上介绍着乌镇的各种传统风俗……
针对这篇游记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一说这篇文章存在的问题。
生1:没扣住观点。一开头交代“乌镇承载着一种历史和文化。”文章应该紧扣这一观点展开,而不能游离于观点之外。
生2:写游玩过程缺少一定的观察顺序,“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未能好好运用。
生3:部分语言虽然美,但是重点详略不突出。
生4:缺少自己每到一处的自我感受和思想。
师:这篇游记最大的问题就是写游记前没有确定自己的主题思想,写作重点,致使所写的景和物都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生5:必须写出在游玩中引发你情思的景点,进行重点刻画。
师:游记是游玩中对一些人、事引发的感慨,它必须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这一点不能称之为好的游记散文。
二、以“读”为范
明确游记散文文体特点以及写作重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典型的游记散文进行品鉴。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游记的文脉,弄清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重点。学生围绕《游褒禅山记》阅读梳理如下。说褒禅山——游褒禅山——引发人生感叹——补叙同游情况。师生共同得出游记散文注意“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且关注描写的重点。游山部分重点在写游洞,从“前洞的夷、近、众”到“后洞的险、远、奇”,这样写主要是为下文没有“极夫游之乐”的情感作铺垫。
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味游记所蕴含的情思。学生很容易找到文章第三段是王安石游褒禅山之后的所思所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作者认为“求思”需要哪些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个条件?
(2)作者强调如何“求思”方能无悔?
(3)简要地分析作者如何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学生逐一分析。教师最后总结如下:
原来王安石的心情受到了游览过程的影响,作者悔恨不得极夫游之乐,所以在极力地寻找原因所在,从游玩的尽兴与扫兴中去激起人生的思考。这就启发我们,游记中的事和情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心情的变化是由于所遇之事产生的。以情入景、由事生情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标准。
在写作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学习文本中的一些描写手法。比如,学习苏轼的《教战守策》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论证结构,弄清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又如,学习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写景工笔描写、简单勾勒的手法;在学习史铁生的《想念地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借事寓理的手法;在学习老舍的《想北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的情感。
三、以“写”为练
学生带着这样的启发分别对上文所述《假日游乌镇》的例文进行修改,要求学生先确定自己的立意,然后围绕中心观点进行选材,开展描写,引发哲思。完成后小组间交流展示。
生1:乌镇代表一种文化的传承。
所写片段:乌镇的那一条条里巷中所挂的招牌,还保留着几百年的历史;那一座座房屋还保留着乌镇传统建筑的风格;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布局还保留着乌镇几百年来不变的文化气质。在乌镇的镇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家染坊,这相传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最后的蓝布染坊。染坊用着传统的方式,从蓝草中萃取靛蓝,经过手艺加工,最终形成蓝印花布,这就是古镇文化的精神所在,在岁月中这种手艺、这种文化变得越来越有味道。
生2:乌镇独有的气质透着乌镇人惬意的生活理念。
所写片段:乌镇的巷子里常设茶舍看书的地方,在这里看书品茶的读书人、品茶客,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的认真。每经过一家茶舍,里面都透着一种古朴、庄重、安静的气息。我也像里面的人一样,坐下来看看书品品茶,享受这惬意的生活。
通过修改后的片段,明显发现这两位同学所写的内容都围绕游记中所见之景,从而抒发自己的哲思,这样的文章有理有据,可读性强。
四、以“思”带写
任何优秀的作文都离不开作者的思考,“我思故我在”。学生在阅读中多一点思考自然会在写文章时多一些运用。而选入教材的课文就是很好的打开学生写作思维的范本。关键是教师要引领学生围绕文章的语言、思想内容,开启学生新的思考。
教师要在文章的动情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教师在讲授《游褒禅山记》之后,学生由文章中这段哲思引发了新的思考,写成了以下片段:
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有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 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里最美的作品。”由此不难看出,想要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没有日夜不息般的毅力,钢铁般的毅力是万万不行的。荆国公认为,“非有志者不能志也”“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不可谓不无道理,如果把想要完成的事情比作一块劣石,只有以大毅力为刻刀,以岁月洗涤废屑,才能刻出最完美的浮雕,竭尽毅力而不如意,亦无悔。
这位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尽吾志可以无悔”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展开论述,发散自己的思维,搜集平时有关此方面的素材,如梭罗的例证,有理有据。学生通过对文本相关主题的思考进行二次写作,不仅升华了其对文本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读写交替很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启发学生通过完善自己的写作训练来延展阅读。这种方式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阅读的針对性,同时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审美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康莹.读写交互理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
作者简介:冒海燕(1979—),女,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7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