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2岁以下儿童学业负担调查及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经调查,12岁以下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学业负担,具体表现为:完成作业时间偏长,课外作业偏多,参加课外辅导时间长,睡眠、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等;城市小学生及幼儿的学业压力更大;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学化”倾向。明确减负内涵及复杂性,建立、传播科学人才观,制定及运行相关教育政策,探索教育质量评价及效能提升等五项机制可有效地减轻12岁以下儿童的学业负担。
  关键词:学业负担;现状调查;减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A-0054-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业负担重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12岁以下儿童学业负担现状,为儿童快乐、健康、有意义发展提供帮助,为人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学校、幼儿园制定减负政策提供数据依据和策略参考,特开展了本项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指:小学生所承担的所有学习任务,包括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及自我要求的任务,及在完成任务中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压力。幼儿学业负担是指:幼儿园、家庭、社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在课程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和发展评价等方面存在“小学化”倾向,给幼儿带来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压力。
  一、调查对象与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南京市两个区中的小学阶段各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以及幼儿园阶段的家长和老师开展调查。在被试的选取上主要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法,每个区选取有代表性的三所小学和三所幼儿园。随机选取1~6年级各1个班的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采用纸质问卷。回收有效反馈1056份,其中城市825份,农村231份,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家长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有效反馈1169份,其中城市998份,农村171份。幼儿园随机选取小、中、大班各1个班的家长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有效反馈576份,其中城市471份,农村105份。所在幼儿园所有专任教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有效反馈162份,其中城市126份,农村36份。网络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软件为表单大师。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大部分小学生和幼儿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
  经调查,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下”的小学生有43.8%,幼儿有14.2%;“8~9小时”的小学生有28.6%,幼儿有41.8%;“9~10小时”的小学生有23.6%,幼儿有32.9%;“10小时以上”的小学生仅有4%,幼儿仅有11.1%。《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规定:“家校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而3~6岁幼儿每天睡眠需11~12小时。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和幼儿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儿童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和幼儿的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时间普遍不足
  调查结果(表1、表2)显示:31.7%的小学生在校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长(含室内体育锻炼)在1小时以内,43.8%的教师认为幼儿每天在园户外活动时间少于2小时,19.1%的教师认为幼儿每天在园体育活动时间少于1小时,均不能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要求。数据表明,总体来说,小学生及幼儿每天户外活动、锻炼时间不足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相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城市小学生活动时间更为不足。
  (三)城市小学生及幼儿的学业压力比农村大
  数据表明:小学生参加校外文化课辅导现象普遍,且时间总体偏长。相对于农村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完成校内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所需时间更长(如表3),家长额外布置作业的频率更高(如表4),参加校外辅导班时间更长(如表5);更多的城市幼儿参加兴趣班,且参加兴趣班的数量更多,时间更长(如表6)。由此可见城市儿童选择机会多,但由此带来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四)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业压力的感知有明顯差异
  调查数据表明(如表7):一方面,小学生和家长对学业压力的感知有明显差异,只有极少数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没有压力,“偶尔压力很大”和“总是压力很大”两个选项的比例均远远高于学生的选择,由此可见,家长更为焦虑。另一方面,小学生认为学业压力主要来自家长、自己和教师,而家长认为学业压力主要来自家长、同伴竞争、学生自己和择校,且“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择校”选项所占比例较高,可见,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是影响家长对学业压力认知的重要因素。
  (四)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小学化”、教学方式“小学化”、幼儿活动方式“小学化”等。
  三、研究结论与原因分析
  (一)研究结论
  部分小学生和幼儿有不同程度的学业负担,有些负担已超出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大部分小学生和幼儿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只有4%的小学生达标,11.1%的幼儿达标;大部分小学生及部分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小学生音体美、实践活动课等被语数英等文化课占用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幼儿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小学化”倾向;城市小学生及幼儿参加校外辅导活动数量总体偏多,时间总体偏长;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小学生参加校外辅导学习时间越长、辅导用书越多;小学生家长对学习压力的感知明显高于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幼儿比农村小学生、幼儿负担重。
  (二)原因分析
  结合本次调查研究和现实社会现象,我们认为造成小学生、幼儿学业负担的主要原因有:
  1.部分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不够规范,没有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通知的要求。一部分原因是部分管理者、教师的教育观念未得到很好更新,或未落实到行动中;另一方面,管理者、教师面临来自政府、家长和社会等多方压力,不能按教育理想开展教育工作。   2.家长对儿童成长的科学认知不足,期待高、压力大。一方面,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理念,不能从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和需要出发开展家庭教育,支持孩子发展;另一方面,家长迫于升学、择校、就业等压力,被迫选择给孩子加压,以至于陷入群体焦虑的状态。
  3.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超前教、超前学现象严重。这在较大程度上绑架了学校和家庭,强化了家长的焦虑感及攀比心理,扰乱了正常的校内教学秩序,加大了学生、幼儿的学业负担。
  4.小学生、幼儿学业负担重是现代人生存、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一个缩影,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人才观的偏失、人才选拔方式的单一、择校以及“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四、减轻12岁以下儿童学业负担的建议
  12岁以下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业负担过重会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一方面,由于缺乏睡眠、运动时间,他们的体质在下降,近视力率、肥胖率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他们较少有时间关注周围的人、事、物,较少有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心理压力,失去童年欢乐,降低学习兴趣。儿童的创新意识、良好习惯、学习品质及个性发展等因学业负担重受到较大限制。学业负担重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和家长的负担,也严重制约了儿童的潜能发展、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的可能。二三十年后,当下的12岁以下儿童将是国家的主要建设者,过重的学业负担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也将制约国家发展战略和美好愿景的实现。
  过重学业负担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问题的解决仅靠教育部门孤军奋战是不行的,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为切实减轻12岁以下儿童的学业负担,实现政府、社会、家庭和校(园)的协同发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减轻学业负担的内涵
  首先要引导社会各界明确学业负担的内涵。减轻学业负担并不是让儿童没有负担,而是让他们承担合理的负担;学业负担不单指作业量大、学习时间长、书包重等外显指标,还包含他们在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和兴趣程度。因而,不能将减负简单地理解为减时间、减作业、减难度、减内容,更重要的是调整不合理的课程结构,解决文化类课程和艺体类课程、实践性课程、探究性活动的失衡问题,解决幼儿园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育环境等存在的“小学化”问题。其次,明确学业负担问题解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学业负担问题影响因素多,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需要形成合力,持续推进。
  (二)建立五项机制合力推动减负
  1.探索新时代人才观传播机制,形成理性的社会共识
  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到人才观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工作中,宣传以人为本的新时代人才观,明确以人为本是人才观应有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可以在电视、报刊、网络上设立教育专栏;建立由教育专家、社会学者、企业主管、媒体人和家长等组成的宣讲团、咨询团、辩论队;开展人才成长的实证调查研究;拍摄励志技术人才纪录片等方式,做到电视常常有播出,报刊常常有报道,新媒体常常有推送。
  通过开展大讨论、大调查,广泛传播、引导全社会遵循规律、科学讨论教育问题,积极探讨教育本质、探究人是如何学习的,探求科学的人生规划、充分认识到人的成长与发展有其规律性和个别差异性,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并非是筛选性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培育良好习惯、发展健康身心、普及基本知识、培养健全人格,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引导全社会立足长远、理性认识教育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促进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尤其是道德、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引导全社会形成合力营造减负氛围,给学校松绑、给家庭减压、给学生减负、大众支持减负,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科学的社会共识的逐步形成,转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纠偏不科学的社会价值取向,扭转公众狭隘的人才评价观。
  2.探索教育政策制定机制,提高政策的适切性
  做好教育公共政策的顶层设计,开展深入而广泛的调研,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选择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制定教育公共政策,使教育公共政策具有针对性并形成体系化。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坚持系统思维原则,坚持科学预测原则,避免问题出现后再制定政策的认识逻辑,避免政策间不能形成有机整体的问题。同时,还要坚持民主参与原则,坚持现实可行原则,避免政策或太过笼统或太过具体,又或是太过绝对化,避免政策本身存在难以操作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系统思维及民主参与等,推进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适切性。
  3.探索政策运行的监管机制,强化全过程法治思维
  首先,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增加学业负担行为的治理力度。其次,制定并严格落实学生学业负担監测和公告制度,实时引导并监控学业负担处于合理范围。然后,尽量减少对校(园)、教师的检查评估,特别是需要大量佐证材料的检查评估。最后,科学认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观念,避免众多项目进校园、进课堂,造成教育被滥用的情况发生。强化全过程法治思维,依法减轻学业负担,依法保障师生、家长的权利,为教育的科学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4.探索教育质量提升机制,降低校(园)内学业负担。
  学校、幼儿园是减负工作的主阵地,必须认真贯彻减轻学业负担、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等文件精神和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尊重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基于儿童经验,加强实践研究,不断优化课程架构和实施,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实践研究,使三方在教育目标、观念、内容上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保障学生睡眠、体育锻炼及自主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业负担。
  5.探索素质与质量的评价机制,根源性保障师生健康。   改革對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减负的关键所在。现实教育以中高考为指挥棒,学业评价以“上名校”为导向,通过升学对学生进行甄别与选拔,造成老师和家长迫于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在行动上违背教育理想和全面发展理念,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现行中高考制度不改变、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分的现状不改变,再好的减负政策也难以落实。这一根本问题的改变需要政府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各类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方式,选拔人才时以适宜为标准,而不是唯文凭、唯学历;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避免科学的教育观念、理想的课程改革限于口头等,从而真正减轻师生压力、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师生健康。
  责任编辑:颜莹
  Status Quo of Academic Burden of Children Under Age 12: Survey and Strategy
  WANG Li
  (Nanjing Taipinxiang Kindergarten, Nanjing 210002, China)
   Abstract: A survey shows that children under age 12 have different extents of academic burden as follows: longer time for finishing homework, more homework, longer time for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and lack of time for sleep, outdoor activity and sports; students in cities have more stress in learning; and kindergartens have a tendency of primary schools to some extent.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schools should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and complication of relieving students of their academic burdens, establish and spread the scientific view on talents,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relevant educational polic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 academic burden; survey of status quo; relieving burde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7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