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辟农村家庭教育的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全面渗透的态势下,搭乘“互联网+”,完善、促进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条捷径。引导家长通过互联网更新教育观念,须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平台,教师与家长适时沟通,实现“家校共育”。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孩子使用互联网络,促进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是“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互联网+” 农村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113-01
当今,互联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对外界的了解亦因网络而变得极为便利。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搭乘“互联网+”这一快车,谋求家校间的协同,促进家庭教育。
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及家庭教育水平,推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利用“互联网+”为每个家庭提供系统、科学的优质家庭教育服务,提升农村家庭教育之整体水平,形成“家校共育”之新局面。
1 搭乘“互联网+”,开辟网络时代农村家庭教育之新天地
1.1 搭建网络家长学校,促进线上及线下家庭教育新进程
各县(区)在传统“家校共育”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开发、购买服务乃至自主建设等方式,整合搭建县(区)域网络“家校共育”平台或开发“家校共育”公众号,通过各种形式开发网上学习课程,实现家庭教育在线上学习,在线上交流,在线上评价等功能,为本区域家长提供网络化学习、信息化交流和科技化研讨的平台,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校特色和当地家庭教育实际,定期的推送具本校特色的教育内容及“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为家长提供学习、实践中的资源支持,不断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水平和效益。重视网络“家校共育”平台及“家校共育”公众号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师资队伍建设,从课程标准实施,从制度建设等方面落实工作,保证网络“家校共育”的常态化、体系化和制度化。
1.2 搭建“家校协作”云平台,实现家校沟通“即时通”
各学校(幼儿园)结合实际情况,遵循学生(幼儿)特点,构建完善各年级各学期涵盖各个事件节点及时间节点上的家校(园)间沟通的内容体系,实现沟通之内容的系统化、规范化。借助“家校协作”云平台有效开展家校(园)的沟通工作,实现家校(园)沟通之即时、高效,便于交流学校教育工作、利于家庭教育及时指导的实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推进“家校共育”。
1.3 组建 “家委会”交流群,实现家长线上线下交流
重视且发挥好家长委员会在学生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家委会”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家委会”活动的)组织形式,采取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论坛、家庭教育主题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家委会”在引导教育观念,促进共同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鼓励各級家委会组织开展各种亲子交流活动,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1.4 搭建家庭教育虚拟社区,服务社区家长在线学习
将县(区)域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向社区延伸,覆盖到每一个社区,服务社区内每一个家长,确保家长教育全覆盖、家庭教育无死角,为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基础保障。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可以派教师到街道、社区(村)蹲点服务,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依托青少年宫、乡村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为城乡各学段学生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要广泛开展适合留守学生(儿童)、流动学生(儿童)、贫困学生(儿童)、残疾学生(儿童)等困境学生(儿童)特点及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及“关爱”帮扶活动。
2 多方助力促保障
2.1 健全领导和监督考核机制
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其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要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其议事日程,多方联合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并制定实施办法。推动学校(幼儿园)建立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形式的家长教育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对县(区)教育考核和专项督导。
2.2 建立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市(州)及县(区)分别成立“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并建立以热爱家庭教育研究为主体的全市(州)家庭教育专业研究团队,进一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支持、指导志愿者有计划地开展志愿服务,组建家庭教育讲师班,定期组织家庭教育知识宣讲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指导活动。各学校建立一支由教师、专家学者、优秀家长、社会机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队伍,扎实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学校把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计入教师的总工作量,并纳入绩效考核。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市(州)、县(区)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园长)和教师的年度培训计划。
2.3 建立科研引领、典型带动机制
市(州)、县(区)教育科研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家庭教育主要工作任务,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以县(区)或学校幼儿园为单位,申报课题,整合优秀教科研力量开展研究,力争3年内,在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家校共育等方面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积极选树和推广家庭教育优秀学校和典型案例,点面结合,推动形成学校引领、家校互动、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家校共育新局面。
总之,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让我们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媒体、新平台,努力开创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雷世斌,郝琦.网络时代青少年家庭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2]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