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小学中年部的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课堂上经常呈现出的一个现象就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安静地听,认真做笔记。但是,往往认真听课的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时仍然有困难,即使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翻阅笔记,却不知道该用哪个知识点去解决问题,于是未经思考套模式套公式,其实并未理解深刻。课堂上学生只听不说,起不到把知识内化为己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数学说理的能力。学生通过语言把自己所想所思说出来,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一、新授课上的“学生说老师评”
   一节新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新授课理解透彻后进行练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组织学生讲,在计算课、概念课和几何课等各种课型都适用。
   几何图形课比较抽象,小学生倾向于直观形象思维,所以要上好一节几何图形课,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好教具和学具,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观察物体时还要摆一摆。通过感性认识在头脑里形成表象,拓展空间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首先学生要理解周长的定义,学习了新知之后,教师还要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而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引导学生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出理由,以后学生再忆周长公式时就可以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特征联想公式了。
   二、练习课上的“同桌互说”
   沟通,是我们构建社交圈最重要的方式,只有互相沟通,才能使我们进步。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练习课上,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书面上的练习,还要培养学生在練习课上“同桌互说”的习惯,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和同龄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碰撞。我们常常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只有当他们互相沟通,说出自己对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才能互相借鉴,得出最佳的解题方法。一味埋头于书面上的练习题,只会固步自封,慢慢落后于其他人。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练习课上,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剪拼法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其中有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如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一个顶角,求底角的度数。这道题虽说已知一个角,同时隐藏了一个信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学生能自主发现的,教师不能代劳,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做完练习之后,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彼此交换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课后学生化身小老师
   好为人师,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做一个小老师。当然,我指的小老师不是让他们课后去炫耀他们所学的知识,而是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小老师”指的是学生放学后,把当天所学的知识讲一遍给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父母听。那么为什么我会觉得学生课后化身小老师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学生在给自己的家人讲所学知识时,必然要自己准备好所要讲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想起老师跟他们讲过的知识点,这就等于这一节课重新在他们脑海里过了一遍,就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如果在准备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他们就会去问家长或者来问老师,就如我们老师在遇到问题时去查找相关资料一样,那么这就达到了对知识点查漏补缺的效果。
   在小学生眼里,很多老师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存在,那么在他们化身小老师的时候,他们就会以老师为榜样,向老师看齐。在化身小老师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所学的知识,而是更加有求知欲,想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懂得更多,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小老师。所以,让学生课后化身小老师,学生不得不开口讲,既可以使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责任编辑 罗 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