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合理的设计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教育下,如今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视了,数学学科的学习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多层次的思考的特点,能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来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来实现学生学习数学多层次、多思维的能力,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是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科学合理化地设计学生们的作业,使得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发展良好。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教育理念,以课本的知识出发,因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必要时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习惯、个人素养、学习成绩、接受数学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差异,遵循教书育人的原则,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一、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
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们首次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时期,在这一阶段是小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等的重要时期。在小学学习期间,学生们不仅要课上认真学习,课后的数学作业也要加强练习,还要通过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方式。而在此期间小学生正处于一种活泼好动,思维力不全面的时期,长时间的全神贯注地听讲对于他们来说有点难度。那么这就得我们数学教师通过对学生们的课后作业的合理设计来弥补其中的空缺,让老师科学地规划学生们作业的数量,避免与学生们的玩耍时间相冲突,这样就合理地避免了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负面情绪。
小学的数学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们掌握知识的必备技能之一,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大量地练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课后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秉承着科学合理的原则,让学生进行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带给自己无限的知识内涵。
二、 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书写不规范
数学学科的美不单在于它的理性与抽象的神秘美,还在于它给学生们呈现在眼前的数字符号的简单美,往往小学生们在课后数学作业书写的方面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这其中并未体会到数学真正的美。经过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的观察,小学生中年级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有些数字与符号书写的潦草,有的甚至还能擅自更改题目等。例如,有些学生把减号写成加号,把数字6写成数学8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在作业中体现出的问题看似渺小,但是这在考试中会严重失分的,还会阻碍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缺乏计划性
小学生的作业效果是数学教学整体水平的检测,但有些学生的作业完成的不容乐观,有些老师布置的计算题明明可以五分钟内做完,但是学生们有时会足足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学生完成后对于知识点掌握的也不理想,也没有体现出作业复习巩固的特点来,这样持续下去会导致学生的作业效率越发的糟糕。而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作业科学合理化地设计,提高学生作业的计划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认知完成数学作业,并自己制订相应的目标。只有学生有了一个合理的目标,做好计划,才能简单合理化地完成日常的数学作业,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使数学作业变得更加深入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很高,我们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课本知识的特点出发来设计学生课后作业,使学生在数学作业中感受到写作业的乐趣,这样就能在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中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课后作业的练习中,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能力,调动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长方形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可结合课堂所讲解的基础知识,给学生合理设计作业,像我拿出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我会让学生试着把它拼凑成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们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践中,根据学生自己的摸索探寻,定能找出其中蕴含着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有效地巩固了长方形的周长概念,也让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长与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解题能力,培養了他们在写作业使的全面分析知识的能力。
(二)学生分层,培养主动学习性
分层必须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人意愿方面展开,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将那些上课时随便听听,下课时作业飞速写完,成绩依旧名列前茅的学生分为A组统称为学神组,将那些上课时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虽然名列前茅但还是比一些人差点的学生分为B组统称为学霸组,将那些上课虽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但成绩就是提升不上去的学生分为C组统称为励进组。这样简单的分组是可以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也能晓得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力,便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
分层设计研究重在过程,为了能更深入了解学生之间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我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特点,进行作业分组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教育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情感发展变化,做必要的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都能得到提高。
(三)在数学分层作业后利用微课的策略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必要时期,由于不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差异,有些学生具有丰富的动手能力,有些学生具有丰富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后作业练习时,我可以布置分层作业的数学教学,去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能力,实现互补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课后作业布置时,可利用微课平台针对学生学习具体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将数学作业设为闯关的形式,并列出A、B、C三个等级,基本题目设置:主要是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设置,如基础的定义、定理的理解,基础例题、数学公式的题目,适用于C组的学生练习;综合性题目设置:主要偏向于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题目变式,相对第一种题目有些难度,这适用于B组学生练习;思维性题目设置:需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逻辑性偏高的数学习题,注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适合用与A组的学生练习;通过这样的模式,使学生可按照自身学习情况自主进行选择作业练习,当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后,可向上挑战较为困难的习题,培养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能力的信心,并在闯关、冒险的微课游戏平台下,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作业巩固解题思路
在实际布置分层作业过程中,根据C组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教材内容布置基础的作业练习,目的是让他们模仿例题学会解题方法与步骤,认识新的知识;给B组布置一些例题的变式练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由浅入深灵活运用基础定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通过给A组布置一些开放性和综合能力强的题目,使他们能灵活运用,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鸡兔的问题时,对于实际解应用题学生已经在以往数学阶段学过了用方程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分组的学生进行作业设计:
假设有若干只鸡兔共有35个头,共有94只脚。问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基础解法,由C组学生完成
解:我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上的表格,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知识点,按照相应的顺序条理清晰的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这样慢慢数的话虽然慢,但能让学生理清这个问题的思路,并得到答案,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注:根据教材内容基础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会想到这种解法,在这之后的总结过程中我会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简便的方式。
中等解法,由B组学生完成(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2×35=70(只)
鸡脚比总脚数少:94-70=24(只)
兔子比鸡多的脚数:4-2=2(只)
兔子的只数:24÷2=12(只)
鸡的只数:35-12=23(只)
答: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注:他们又想到了其他解法,之后会进行总结的。
高等解法,只适用于A组学生(逆向思维)
如果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94-35=59,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脚,59-35=24,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在地上,兔子的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通过三种解题思路的整体設计,从简单到复杂,体现了从基础知识到综合运用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作业分层的多样性,不仅锤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作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环节。这简单的作业不仅影响到数学的学习历程,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要在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原则指引下,将学生的作业科学合理地规划,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水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其中,感受作业海洋带给自己的快乐,为学生今后的数学道路提供丰富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乔玲玲.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9(5):83-84.
[2]陶端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1):81+83.
[3]谢秀珍.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学周刊,2019(16):51.
作者简介:陈幼琼,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第二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