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初中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潜意识里觉得信息技术课程占分比重不高,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这使得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综合素养得不到提升。为此,在新课改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从教学情境、课堂提问和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入手,就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出自身的看法,从而更好地为初中生服务,促使他们的综合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
目前,很多初中生将信息技术课程定义为“游戏课”,学习的目的性并不强,导致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根据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规律等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促使初中生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变得更加爱学和乐学,才能促使他们主动探究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在具体的情境下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学习《文档的修饰》部分内容时,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掌握文字字体、大小、字号、颜色等的调整方式,并能进行简单的排版。这样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就可先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观看一些排版优秀的电子期刊,这些电子期刊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初中生有没有当编辑的想法呢?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展示文档,初中生后续的学习劲头会更足,甚至有的学生会自主设计和排版电子文档,这能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从初中生的兴趣入手,以真正挖掘出初中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提出有效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脑海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碍于教师的威严及自身的害羞心理等,他们很少会主动提问,探究的兴致不高。为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等,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从而促使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图像的采集与加工》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图片展示自己平时的生活照,初中生本来就对教师充满了好奇,看到教师的照片之后,他们会相互之间讨论,此时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大家看到老师穿的衣服的颜色了么?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黑白条纹的。但是当教师点击切换同一张照片时,衣服的颜色却变了,由黑白变成了蓝白、甚至变成了红白,此时初中生脑海中会有很多的疑惑,教师可鼓励他们依次说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引入Photoshop软件的教学。当学完之后,初中生会自告奋勇给同学或者家人等修改图片,他们的积极性相对较高。
总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初中生多一些耐心和鼓励,并促使他们说出自己存在问题的地方,从而使初中生在知其然的同时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以实现他们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组织丰富的实践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一些新技能、新操作等,常常以教师演示为主,初中生主动操作的机会较少,这导致学生的兴致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课改下,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该树立自身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動,并组织丰富的课堂实践,从而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最终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网上资料的下载》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会从网上下载图片、文字、网页和文件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我最爱的地方”为主题,鼓励初中生以小组或者个人等的形式,去网上搜集相应的图片和文字等,并将这些内容进行下载,自主整合以后说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到底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等,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也促使他们更好地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能真正提升初中生的个人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整合性等的特点,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提供给学生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疑惑,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志海.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59-160.
[2]王斐蓉,朱文成.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7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