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探究对于学生品格和能力的發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多种要素,而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更显得重要。语文阅读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即是重点又是难点,教育的核心是阅读。学生的学习、成长、创业成功等都离不开阅读,有了较高的阅读素养,才能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阅读不是简单地、浅显地读一篇文章,不是简单地知道内容,截取一定的信息,不是读懂片段,读懂局部,读懂大概,而是要做到感悟、积累、鉴赏、表达、运用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综合、整体的能力的体现。阅读能力提升了,语感也增强了,综合素质就提高了,因此,教学中更要注重探究和渗透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语文阅读;能力提升
  
  随着课改和近段时间的考试方向,阅读考查的比重逐年上升,而且题量大,课外阅读更是重要,考察的题型已经与之前的阅读考查方式大不相同,也就是之前的阅读教学重点和方向已经不适合现在的阅读考查。上学期三年级的期末考试就出现三篇阅读,一篇课内阅读,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篇课外阅读。阅读的分数比重是比较大的,而考查的题型与平时的练习和教学方向不同,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很多方面出现问题,失分严重而考不了高分。那么为了适应现阶段的教学发展和考试方向,教学中该如何渗透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是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稳固语言文字运用基础,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实际生活应用能力的基本素养。如果教会学生能够感知、思考、表达并且学会迁移运用,那么对于任何的阅读题型,不管是什么样式的阅读考题都能够从容应对了,因为已经达到了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最高目标了,而这也是我们期望的目标。那么教学该怎么渗透语文阅读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 随时随地读为先,能感于心
  读为先而后感于心就是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阅读之时要先做到多读、通读文章,在此基础上继续细读、精读文章,之后也可要求学生背诵重点篇目或段落。通过循序渐进、多层次的阅读后,学生应慢慢地与作者在此篇文章当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逐步达到“感于心”。那么读是随意地读吗?当然不是,读不是随意的,也不是机械的,更不是应付和毫无章法地读,相反,我们可以有步骤地读,一步一步读,做到每读必有获。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分三步骤来读。
  (一)预习读
  预习读主要是课前自己在家预习读课文,一读生字要读准,二读词语要读熟,三读课文要读通。这种读主要自主地读,要尽量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地读。教学一篇课文前,我先布置了预习。对预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读准生字表(一)本课带拼音的生字,读准生字表(二)本课不带拼音的生字,读熟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读课文三遍,尽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课文读流利。
  (二)课中读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篇课文时,老师都会提出读书要求,这时可以有自由读、默读、诵读等。首先都是通读文章,主要采取自由读,目的在于感知课文内容,这时讲解重点段时,就会让学生默读,进一步感知,逐步深入地抓关键词、重点句来品读,这时的读不是嘴巴上的读了,而是一种悟读了,可以说是无声的读。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读,如此反复,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逐步加深,理解也会更加到位,到最后就能读懂文章,这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循序渐进地增强了,语感也就培养出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有所体验,滋生一定的情感,读懂时就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就是所谓的感于心了,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让学生感受,强化,激发情感,感觉更饱满,更丰富了!同时,对于文中的重点段基本上都要求背诵,这时可以设计指导诵读,读着读着,也就熟读成诵了。
  (三)课后读
  课后读是一种很好的强化和巩固。一篇文章教完不代表这篇文章就这样过去了。能入选进教科书的文章都是好文章,都是值得重复地、不停地品读的。不管教完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课后回家都要让学生再好好地读读,再一次回忆和感受,特别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古诗、重点段等,更要不断地读,做到熟读巧记。
   二、 时时刻刻勤于思,能表其意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勤思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设计过程,往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梳理文本顺着作者意思去揣摩文本内涵,渐渐增强学生记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后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和他人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交流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真正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中该如何去引导学生这方面阅读能力的提升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一)设计补白添风采
  仔细阅读书本,我们不难会发现多处留白。留白就是为了补白。补白就是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所想和真情实感。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发挥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补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养成阅读文章能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学《妈妈的账单》一文时,采用设计补白的形式让学生来感受隐藏在账单中妈妈无形的爱。
  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心中百感交集地读了起来: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学生根据自己亲身的经历,化身为彼得,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妈妈照顾自己,爱自己的情景,然后进行补白,交流讨论,深入挖掘彼得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及灵魂深处的动荡,让理解更加饱满。
  (二)引导想象即创作
  想象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能让阅读变得更美好,体会更深刻。阅读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扩散,从点状向四面八方发散,只要不偏离主题,讲到相联系的内容,那么这样的阅读和学习就显得更有成效。如教学《荷花》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闭眼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接着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有的学生说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林老师在荷花池邊给我们上课!学生从视觉角度进行想象,已经渐渐把自己融入文中,不断扩大视域,阅读就更有广度了。接着引导学生从听觉角度进行想象,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呢?孩子们更欢乐了,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举手发言,回答更是精彩,如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我好像还听到青蛙在叫……这样的阅读是有广度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课内文章作者所写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能融入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达到更深层的阅读,成为自己主动的阅读。
  (三)适当拓展促积累
  拓展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积累手段,它既可以让文章的外延扩大,引申出与自身内容相联系的课外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教学完《荷花》一课,我就抓住契机,及时进行总结提问:“叶老先生笔下的荷花实在太美了,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多,也很美,美得让人沉醉其中,美得让人无法抗拒,美得让人浮想联翩,学了课文,你能用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下你心目中荷花的美吗?”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不断地搜索脑中的词语来称赞荷花的美。有的孩子说这是冰清玉洁的荷花;有的孩子说我喜欢含苞欲放的荷花,美极了;有的孩子说这是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的孩子说这是风姿绰约的荷花;还有的孩子说这是清香袭人的荷花……听着孩子们的发言,实在让人欣喜。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地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用一句诗句来形容荷花,你们能想到什么呢?”虽然这个难度有点提升了,但孩子们还是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老师引入课题时说的,还跟我们说这是周敦颐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杨万里描写荷花的诗;他还写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我想到了王昌龄《采莲曲》里的诗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就是这么一个小契机,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同时也让更多的孩子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语言,积累了知识,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 认真学习悟在后,能用于实
  学习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悟后实用。通过阅读领悟到的道理最终还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例如学习《可贵的沉默》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将心比心》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与别人相处时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为别人着想,以后别人也会多为你着想,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生活会更加和谐的道理……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而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用,学以致用。阅读能够润泽学生的心灵,好的阅读往往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把这一份影响真正不知不觉地渗透到生活当中,那么这样的阅读就是成功的阅读。
  杨绛先生曾说过:“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确如此,读书也只有紧扣阅读核心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润泽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李婵.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M].教育:文摘版.
  [2]樊璐琴.简论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
   作者简介:
  林燕花,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5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