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组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指南》作为纲领性文件,对教育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开展大班美术活动《远古印迹》时,我以《指南》为准绳组织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本文从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教育方法的运用和评价的方式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组织这个美术活动时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活动;组织策略;《指南》
《指南》于2012年颁布至今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在这几年中,我们以《指南》为准绳,根据《指南》提出的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开展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使活动导向更明确,活动内容更丰富,活动效果体现以幼儿为主。现结合课例大班美术活动《远古印迹》,谈谈我运用《指南》的一些粗浅感受。
一、 内容的选择
根据大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取了幼儿感兴趣的恐龙,以考古学家发现恐龙化石为切入点,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表现恐龙化石。而美术活动的开展以材料为依托,选取何种材料来表现恐龙化石呢?年代久远的恐龙化石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金属材料(螺丝、螺帽等)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于是,我决定尝试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当孩子们一件件赋有生命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时,我有被他们感动到,也确信了冰冷的金属材料在表现恐龙化石时发挥了1+1>2的效果。
二、 目标的制定
目标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灵魂,目标制定的到位就使教学活动成功了一半。教学活动中,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那在制定目标时,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三个方面呢?《远古印迹》是根据我园二级子课题《生活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意运用的实践研究》开展过程中生成的一个美术活动。根据大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恐龙化石,了解恐龙化石的基本构造”,知识目标得以体现;《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技能目标:“运用材料的特性表现恐龙化石的各部位及初步感受岩石的肌理效果。”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目标制定要重感受轻技能,情感体验是美术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指南》的解读,我将情感目标定位为:“在美术活动中萌发幼儿保护恐龙化石的情感。”
三、 教育方法的运用
(一) 感受与欣赏
1. 亲近恐龙化石。《指南》指出:先“感受与欣赏”,再“表现与创造”。孩子们有可能比较熟悉恐龙,而恐龙化石则关注的较少。活动开展前,我们就请家长带孩子到博物馆去参观,丰富幼儿对恐龙化石的经验,为美术活动的创作做好铺垫。
2. 重温恐龙化石。在活动中,我设计的第一环节就是通过欣赏各种形态的恐龙化石图片,让幼儿更进一步的感知恐龙化石。孩子们有了前期经验之后,不仅观察到了恐龙化石的细节部分:如牙齿、脚趾是尖尖的,而且还观察到了恐龙化石的面部表情,“这个恐龙化石看上去很痛苦”。孩子们充分的感受与表达,对恐龙化石甚至产生了同情之心。
(二) 表现与创造
1. 自主探索用金属零件摆放恐龙化石。在“感受与欣赏”的基础上,每个幼儿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幅蓝图。恐龙化石的脊柱他们选用了粗一点的螺丝,而腿部选用了细一点的螺丝,尖尖的螺丝则用来表现牙齿和脚趾。而且造型出来的恐龙化石形态各异:有奔跑的、有趴着的、有飞翔的……把我们带到了侏罗纪时代。
2. 自主探索用颜料表现岩石。“恐龙化石造型好了,但几十亿年后,它们被岩石包裹着。”孩子们用颜料在恐龙化石周围刷上了一种颜色,“老师的图片上我看到了几种颜色。”于是,他们又加入了另一种颜色,最后的作品呈现出来仿古艺术品的效果。
四、 评价的方式
评价活动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牵引作用。最后的作品展示,我营造了一个考古现场的感觉:以牛皮纸为背景,一些残破的砖、瓦散落上面。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置于这样一个场景中时,他们表达的愿望也被激发了出来,“我的是翼龙。”“饭饭的岩石颜色好漂亮。”《指南》中也指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自己的作品及同伴的作品。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他们乐于表达、勇于表现,在互动中,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根据孩子们的评价,教师则起到了点睛之用,“你用什么材料表现了恐龙化石的什么部位?”孩子们则从画面的整体关注到局部的细节部分,同时也与技能目标进行了呼应,使美术活动的评价更深入。
在《指南》的引领下,大班美术活动《远古印迹》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活动中自由、自主的表达和创作。我们会更深入地学习和运用《指南》,将艺術领域涉及的理念更好地运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让孩子们真正地去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盛彩娟,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