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模小组的趣味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冉乃彦
1962年8月,我接手船模小组的辅导工作,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于是,和每一次转换、调动工作一样,在我的办公桌上,又堆起一摞新书。这一次是有关舰船的,除了国防体育协会译制的《舰船模型小组教学大纲》,还有军舰常识,造船、海航事业发展史,识图,海军及舰艇常识,海军武器方面的……
制作船模
“少年之家”的活动和学校的活动,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少年之家”的活动主要靠兴趣吸引孩子。有兴趣就来,没兴趣就走,不强迫。然而兴趣需要培养,兴趣也有深浅的区别,兴趣一旦变成了志趣,就会比较牢固。
制作舰船模型的训练过程是逐级提高的:1.远影模型(例如潜水艇侧影,同学们在薄木片上刻出,会很有成就感)。2.实体模型(用木块加工出护卫舰舰体,再把驾驶舱和鱼雷发射管粘上,孩子们也喜欢)。3.平底船(可以在水上漂流)。4.鱼雷快艇(用橡皮筋做动力)。5.竞速艇(装上内燃机,速度很快)。6.无线电控制的舰船模型(可以在岸上遥控)。
有一名高中学生叫李春波,每周都主动来到船模小组“造船”。他制作的是一艘导弹驱逐舰模型,舰体已经完成,足足有两米多长,常常让那些初级组、中级组的孩子羡慕不已。我对他已经辅导不了了,他主要靠自学,有问题就和我商量。
有一次,我发现他不知道“甲板”应该是什么样子,原来他并没有真正懂得看图纸。我拿来船舶模型的三视图,引导他学会看图纸,这就是我的辅导工作。
舰船模型活动是一种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舰船模型的上层建筑,要求制作得很精细,模型和真正的船有固定的比例。因此,我们必须会使用钢丝锯、小刨子、小锉刀,才能做好这些细木工。还要炼铅(装在船舱底作为压舱石),这时候大家收集的废旧牙膏管就派上了用场。
当时的动手能力高低,的确影响模型完成的质量。工具的维护与保养也很重要。最常用的就是一把快刀,这一般都是用旧钢锯磨成的,因此,“磨刀”成了舰船模型小组组员的基本功。
备战比赛
那年,北京市准备进行一次船模比赛,各个学校与“少年之家”都很重视,因为这是一次市级的比赛。我们也跃跃欲试,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颐和园龙王庙的“八天苦练”。
原来,经过多方打听,知道比赛地点就在颐和园的龙王庙西侧湖面,我们就把训练地点定在这里。每天,我和高级组的4名组员,乘公共汽车到达颐和园,赶到龙王庙这里,抱着精心制作的M级帆船,下到水里,反复进行试航。
这一片水域比较浅,脚踩着昆明湖底相当厚的污泥,头还可以露出水面,这样我们的组员就可以站在水里完成试航。
比赛场地的起航线,距离龙王庙20多米,终点线在西堤附近。
帆船比赛,除了比赛外观,更重要的是比赛航行。一是要比速度,二是要比航行方向准确——最后要进入终点线上的“大门”。
因为是帆船,除了船体要轻、阻力小,关键是如何“驶风”,也就是如何通过驾驭八面来风,使帆船又快又准地到达终点。这时候我们都深深感觉,在学校里学的力学知识远远不够用了。
和真人驾驶帆船比赛不同,我们只能在比赛前,根据风向把帆船模型帆和舵的角度调整好。通过八天的试航练习,我们知道了这片水域基本是刮东南风,快到终点的地方,有一个强风带。
实际情况复杂多了,因为风帆一受力,必然使船身倾斜,受力面的改变,不但影响速度,更重要的是影响航向。根据试航的经验,我们确定了一个原则:主要保证航向,次要考虑速度。因为速度再快,如果出了界,就会前功尽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之前我喜欢游泳,从初中开始就在游泳池自学,可是一直没有掌握中途换气的本领,只能憋一口气游十米。
这次,我趁机又练起游泳,同时向同学们请教:“我怎么就浮不起来呢?越使劲,身体越往下沉。”叶大忠同学看了看,说:“老师,您试一试动作慢一点。”我一试,果然身体能够浮起来啦!这时候就可以从容掌握换气本领,从此,我告别了“一口气”的游泳。
比赛当天
那天,风和日丽,全市各区的舰船模型竞赛选手,都集合在颐和园龙王庙岛的西头,每组队员都抱着自己的帆船。这时候辅导员不能在现场指挥,只能在远处站着。选手要根据自己的判断,调整好船帆,叶大忠同学远远地看了我一眼,我示意“把船头再偏右点”,他没有听我的(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因為中间有强风带,这是我们试航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发令枪一响,十几艘漂亮的帆船,借助风力出发了。开始有的船驶得很快,可惜遇到强风带,一下子就偏到场外。我们的船也稍有偏斜,一过强风带,又对准目标稳稳前进,穿过凯旋门,最后获得M级帆船北京市第二名的成绩。大家都说,对于一个刚刚成立一年的课外小组来说,这个成绩是理想的。
辅导舰船模型小组一年多,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兴趣、个性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再一点,理论知识如果对实际应用有意义,例如水流、风力的知识,再抽象孩子们也愿意听,这一点是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
(责 编 再 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8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