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影
摘 要:幼儿园是幼儿脱离父母进入集体生活学习的第一站,因此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明确幼儿的良好行文习惯的内容,并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树立榜样、激发兴趣、营造氛围等积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0-0100-02
学龄前阶段是幼儿认知世界、认知自我、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树立良好道德观念的最佳时期。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从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又称“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处于行为习惯的习得阶段。如果此时引导不当,让幼儿习得了错误的行为习惯,那么一旦过了“关键期”,想要对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矫正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以后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其身心健康有益处,而且对幼儿未来的生活、学习等也有重要影响,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是幼儿进行集体活动的场所,也是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最容易在此形成。幼儿年龄越小,其可塑性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一生的发展道路。注意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为幼儿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对幼儿的未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幼儿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会给以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妨碍。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忽视。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1)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反映,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渠道。所以教育幼儿懂得文明礼貌的常识和行为,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文明礼貌的内容很多,也很琐碎,教师要不怕麻烦,一点一滴地教,比如见面问好、受人帮助道谢等,让他们习惯成自然。(2)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幼儿有规律生活的重要方面,并且也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的饮食除了一日三餐外,还可适当添加中间餐,但饭前不要吃甜食等零食,以免影响食欲,而且在饮食前一定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等,这些饮食习惯都要逐步形成。(3)良好作息习惯。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吃饭、休息、学习和娱乐等,它对幼儿具有一定约束作用,长期遵守,对幼儿健康有利,而且对孩子将来遵章守纪、维护社会秩序等都会打下良好基础。(4)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睡前洗脚,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按时洗头、理发,常换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应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和教师应使幼儿知道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身体健康、人人喜欢,这样幼儿会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爱劳动的习惯。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光荣的事情,也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神圣义务。让幼儿从小参加一些轻微的、短时间的、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防止幼儿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育,而且劳动对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塑造品格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措施
1.鼓励模仿,树立榜样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幼儿的模仿行为一般从模仿语言开始,逐渐拓展到模仿动作、举止、体态,直到模仿各种行为习惯。为此,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抓住幼儿善于模仿的天性,为幼儿树立榜样,以此来规范幼儿的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中,幼儿因为活泼好动而交头接耳、说悄悄话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来规范课堂纪律。教师可以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夸赞典型:“你们瞧,甲小朋友听得多认真呀,一句闲话也不说。老师要特别表扬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幼儿们的注意,接着可以奖励典型:“老师要奖励甲小朋友一朵小红花。”这样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大家都希望能得到小红花。这时候,教师要对行为习惯进行强调,鼓励幼儿模仿典型。这样,处于模仿关键期的幼儿就会积极地对典型进行模仿,并且通过对典型“认真听讲就能拿到小红花”的认知,明白上课认真听讲是正确的行为,上课交头接耳是不正确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既不会显得太过生硬刻板,又能够使得幼儿自觉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价值观念。
2.激发兴趣,进行引导
学龄前儿童本身的思维模式通常是具象化的。因此,教师不适合采用太过抽象化的说教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负责向幼儿传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勤劳肯干、尊老爱幼、热爱祖国,但这些观念都太过抽象,如果只是将这些观念干巴巴讲述给幼儿,幼儿也未必能理解和接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对教师讲述的东西产生兴趣,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价值观。比如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将这些道德观念编成童话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等到故事讲完了,深刻的道理也就讲清楚了。譬如对于“勤劳肯干”这个美好品质,教师可以用松鼠与乌鸦的故事来进行观念引导:冬天快到了,松鼠忙着囤粮,但乌鸦却每天只知道在枝头玩耍。最后寒冷的冬天到了,松鼠抱着丰厚的粮食,在窝里安稳过冬。但乌鸦由于没有食物吃,被饿死了。教师可以通过这样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勤劳肯干的必要性。
3.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为了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幼儿园可以创设舒适、整洁的实物环境氛围。实物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中的实物摆设。幼儿园要做到让居室清新整洁、色彩素雅协调,使幼儿能生活在一个舒适、宁静、温暖和协调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能让幼儿更为顺利地学习一些基本行为规范,表现出更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刘静.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举手现象为例[J].江苏教育,2019(40).
[2]何建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12).
[3]王艺霖.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6(07).
[4]景瑛.在“实习场”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J].中小学德育,2016(05).
作者簡介:许影(1993-),女,江苏如东人,学前教育二级教师,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