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桑林婧
摘 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应该通过义务教育,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且学会理解问题。想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要让其学会质疑。让学生学会质疑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索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总结,发现课堂氛围、课堂设置和情境设置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一、 小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
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很活跃,经常会有很多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在我国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学校教材的知识整体把握不扎实,教材知识性问题不能理解。一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往往会主动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时,老师往往保持沉默或训斥学生,甚至把他们当成“问题学生”。长时间如此学生不再愿意主动思考,因为即使他们主动思考,也不会得到老师的回应。所以数学老师按照书本讲课,学生做笔记,保持沉默,看似课堂之上非常和谐,但是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已经被彻底扼杀在了摇篮里。学生的理论思维不限于现有的理论,而是结合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深入思考,得出不同的思维结论。面对这样的学习困境,其实只需要老师一点点耐心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学生就有机会主动提问,探索实际问题,如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的能力。
二、 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而且能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保证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学生只有感受到课堂中的轻松愉快,才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愿意发散思维,敢于提问。如果学生根本不敢质疑,那么无论老师在课堂中营造再多质疑的环境,也无济于事。并且,如果学生不敢质疑,即使老师教给他们再多的经验,
学生有了疑问,却没有勇气质疑,那也是一纸空文。所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就是让学生敢于质疑,给予他们质疑的勇气。质疑的品格应该包括学生质疑的勇气、意志和热情,所以说一个拥有质疑勇气的学生需要具备冒险精神,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要敢于向课本提出质疑,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短暂的挫折而放弃质疑,在探求新知识和完成任务时体验到快乐和幸福。首先,学校教师需要与学生角色平等,了解学生的想法,促进师生关系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尤其是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学习主人。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应允许小学生质疑错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原有知识和认知思维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并对新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观点。教师应该通过语言刺激、手势肯定和眼神默许的方式,充分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提问行为,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无论学生质疑问题是对是错,都要给予鼓励。如果一个人经历过一次成功的快乐,他会有更多的勇气,激发无数的追求。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就是在学习上的进步,无论对错,都是个人的进步,怕错不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拥有质疑的勇气,消除自卑心理。
(二)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愿问”
在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问、愿问、善问。学生只有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敢于大胆思考,大胆提问,对学习的质疑兴趣才会越来越强,创新思维能力才会不断发展。学生解決问题能力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培养不仅取决于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还完全取决于合理设置问题解决情境。因此,教师必须更好地根据全体学生的心理年龄和具体心理特点,创设新颖独特的心理问题教学情境,从而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心理求知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质疑兴趣,在兴趣中产生怀疑,使学生的心理思维状态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主动获取所学知识的最佳状态。无论学生每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让学生都能在学校自觉提问,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学生提出问题:“15一定比14小吗?”教师反问他:“你说呢?”学生继续说:“一个小圆的
14就没有一个大圆的15大。”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认识到我们比较
14和15的大小是针对同一圆形或数量讲的,学生没有就此满足,又追问:“如何比较刚才那个小圆的14和大圆的15的大小呢?”另一个学生说:“先算出小圆和大圆各自的面积,再分别除以4和5,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因为学生的提问,这节课所收获的知识,远远超过了预期效果,并且这时学生的思维发展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由此可见,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质疑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
1. 激疑
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完美的图形——圆”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仅仅通过课本讲解的方式计算圆的面积,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也没有提出创新。这时就需要教师向学生激疑,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可以向学生提问,还能将圆拼割成其他图形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听到问题后,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大家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并且推导出了圆的面积。
2. 导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人体的奥秘——比”后,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学生举手道: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疏通障碍,变阻为通,加深对于“比”的理解,了解小数、分数和比的联系以及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3.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教师要抓住典型,发挥榜样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举办选举“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通过班级同学自由投票,选出活动最佳。利用榜样的号召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班级中形成比、学、帮、超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改变原本被动质疑方式,逐步学会主动质疑,进而养成质疑习惯。
(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问”
从教育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两种天性,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重要表现。老师一定要更好地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教给他们容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让他们真正学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及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难题。“授人以鱼,只为一时之需,授人以渔,终身有用。”要让小学生多思考,多问。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时提问,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提问能力。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让学生努力学会用恰当的教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从而真正达到学生巧、精、新、多思维的高价值教学目标。还要注意让所有学生充分意识到质疑的价值。他们必须勤奋、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细心观察,善于参与比较。如教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而整百年份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课后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小组合作解决。
三、 结语
总之,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不断培养和知识的提高就像滴水穿石。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提问和回答的能力,就意味着他们缺乏获取数学知识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而且,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也应该运用不同类型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引导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一种类型是一些性格偏內向的典型学生,自信心明显不足,不敢自我质疑。一种类型是性格非常活泼,问题特多的学生,这类型的学生容易盲目接受质疑。这两类学生如若不及时加以重点教育引导,可能就会导致他们将来还是不敢接受质疑或者盲目接受质疑。在提问课堂上,教师应积极鼓励性格外向,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主动学习和提出质疑,引导比较内向,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会合理质疑。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避免疑惑、合理利用的最佳教育阶段。在课堂教学理论的实践中,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出更多的问题,善于提问,让每个学生从被动质疑变成自动质疑,帮助每个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自主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莉莉.学贵有疑厚积薄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9(234):8.
[2]王华伟.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2019,12(35):12-13.
[3]王江.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J].读与写,2019(16):138.
[4]张生贵.小学数学质疑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内容[J].新课程学习,2018,21(4):195-196.
作者简介:桑林婧,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1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