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国强
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须从激发其兴趣入手开始。 教师善于抓住学生对周围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积极引导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可能培养学生学科学的情趣,提升科学探究的本领。
一、教具的合理选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教具是教师课堂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外表形象生动、易于演示的教具,往往让学生眼前一亮,先入为主,益于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多种教具的辅助教学,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能够注重教具的使用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教师在课前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具的选取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搭建学生的学习知识与原有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桥梁,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反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反冲的原理,笔者除按要求做好书上的实验外,还做了一个补充实验,借学生非常熟悉的“彪老鼠”这一冲天炮做实验,因这东西大多学生都接触过,所以做起实验来,大家有亲身的体验,很快就明白了现代喷气式飞机、火箭的飞行原理。
二、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一个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好办法。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我出示两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把这两只马铃薯同时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小的会浮到水面上,大的会沉到水底,小部分学生认为都会沉到水底。同学们都迫切想知道结果,要求我马上试一试。我却把故作不理睬,神秘地告诉学生,在他们的实验器材里就有两只老师这样的土豆,为何不自己试一试,好好观察呢。学生兴致浓郁,我又乘其兴引导他们思考在试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实验才比较规范和合理。学生急于知晓答案,思维就极为活跃,纷纷举手发言,把实验要求一一想来。试验时,学生有条不紊,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他们都惊奇地发现:这两只马铃薯轻轻地放到水里,结果出现了两只都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学生先是感到惊奇,继而纷纷举手发表各自的看法,参与学习的情绪极为强烈。
在科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造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多向思考,存同求异,很好地激发和培养、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内在求知欲。
三、实验的精心组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而言,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是最具魅力的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分析问题、勤于解决问题。在体验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探究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空气的成分》一课时,为了证明空气中有一部分是氧气,我在教学时选用了学生熟悉且最直观的两个实验。实验一:玻璃陶一个,蜡烛一节。将玻璃陶灌满水,点上一支蜡烛浮在水上,再盖上盖子,让学生观察,蜡烛火势越来越小,最后熄灭。陶沿外的水被吸进了陶盖与陶口壁的空隙间,而水没有继续往陶内吸进,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思考分析,有的学生提出陶内的空气被完全燃烧,蜡烛才熄灭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弄清楚水被吸进去的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又做了一个补充的实验。实验二:锥形烧瓶一只,橡皮塞一个,弯管玻璃一根,直玻璃导管一支,一杯染色的水,蜡烛一段,操作步骤是,将蜡烛置于锥形瓶内点燃,弯管、直玻璃管内插入橡皮塞通入锥形瓶内后,紧塞锥形瓶口,使其密封,弯管玻璃一端置于杯子内的水中,直管玻璃口置于锥形瓶口上方,此时可能看到蜡烛仍在瓶内燃烧,接下来用手将瓶口上方的直玻璃管口堵塞住,蜡烛火慢慢变小,看到弯管玻璃将有色的液体吸进锥形瓶内,最后蜡烛慢慢熄灭吸水停止。观察瓶内的水只有少量,由此可见,瓶内的空气不能完全燃烧,只有燃烧后出现的空缺才吸进水补充。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那就是空气中绝大部分气体不能燃烧。学生通过实验再学课文了解空气的成分,这些实验使用起来简单又方便,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启迪和丰富的思考。可以说,精心准备和指导好学生进行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强大主动力。
四、途径的探究拓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曾有报道说杭州有一名小学生连续研究蚂蚁数载,父母为家中蚂蚁泛滥而数移其家,可孩子仍醉心于对蚂蚁的研究之中,且成果斐然。湖北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通过长达一个多月的观察,对2000多只蜜蜂进行实验的基础之上,发表了论文《蜜蜂并不是翅膀振动发声》,指出蜜蜂翅膀上的小黑点才是它的发音器官,向专家和权威发起了挑战。再回过头看看我们的一些学生,对一样事物的探究热度还不足三分钟就烟消云散了。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观察稳定性不高,思维稳定性不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的稳定性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激发、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对于此,我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兴趣不仅仅在课内,更应该延伸至课外,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将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把教学延伸到校外,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才是科学探究学习的真正意义。作为科学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就这样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让探究持续不断,始终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科学兴趣。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烧开水的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伟大的创举都源于生活,是从最普通的现象引发而来的科学成果。它给我们教师一个重要的启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问题,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科学教学将使更多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且常开不败!
【作者单位:丹阳市埤城中心校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0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