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 意文兼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天顺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随文练笔正是从语文学习的特点出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随文练笔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起到“意、文”兼得、一箭双雕的作用。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选择读写结合点
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应起到帮助理解,丰富积累,促进运用,最终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作用。教师设计每次的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突破阅读教学难点,或为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或为习得精彩片断的写法……切忌脱离课文学习,为练笔而练笔,就像于老师说的:“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的阅读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可以此为依据选择读写结合点。比如,第六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要求和训练重点是: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活动,感受家乡和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学第一课《燕子》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想象“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并把它写下来。通过小练笔,学生领悟到课文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也学习了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课文教学重难点,选择读写结合点
随文练笔既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目的,又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许多鲜活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透。
在备《麻雀》一课时,我为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表现老麻雀勇气和胆量的句子大伤脑筋。比如:“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老麻雀紧张得“全身发抖,发现嘶哑的声音”,为什么还准备和猎狗搏斗?……回想以前教学这篇课文时,使出浑身解数,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但每次上完课,总觉得效果不尽人意,绕过来,绕过去地读、理解,再读、再体会,很多想法似乎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总是无法入情入境,更别说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精神的。后来,我想到了随文练笔,决定用我们课题组正在研究的“随文练笔”的形式来进行本文重点段的教学。在读第四、五两段后,我安排了一个填空式的小练笔: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老麻雀果断地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在庞大的猎狗面前,老麻雀是那样的渺小,它紧张得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
(展开想象把这段话写完整,横线处填上老麻雀想什么?叫什么意思?)
五六分钟后,学生完成练笔,进行交流。看看学生是多么入情入境,俨然一只绝望而又奋不顾身的老麻雀:
“我的孩子有危险,我得去救它!”老麻雀果断地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别碰我的孩子!”它紧张得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我跟你拼了!”
“孩子别怕,我来救你!”老麻雀果断地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别过来!”它紧张得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你敢动我孩子一根毫毛,我就啄瞎你的眼睛!”
“危险,孩子!我来了!”老麻雀果断地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别伤害我的孩子!”它紧张得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你再靠近一步,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就在群情愤发的时候,我问:“孩子们,是什么力量使一只那样弱小、无助的老麻雀变得这样的勇敢?”
无需解释,无需分析,水到渠成,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接着再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精神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三、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每一篇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都是极具匠心,各具特点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积累,去模仿,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学习了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人来写的方法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山里还有哪些朋友,模仿课文的写法,跟作者一样,跟山里的其他朋友打打招呼(写一段话)。亲自热情地和山里的朋友打招呼后,学生对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体会更深了,而且懂得了把景物当作人来写,可以将和景物朋友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某些地方写得相当简单,甚至出现略去情节或跳跃情节的情形。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文章中心,进行“添枝加叶式”的想象,把简练部分写具体,把“空白”部分补充出来,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人物的情感。比如教学《检阅》一文,引导学生想象博莱克为了参加国庆检阅,怎样克服困难,艰苦训练,然后写一段话。
总之,教师要诱导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在感悟文本时,在情感有所触动时一吐为快。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就不再觉得是在练习写作,而是在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就能更好地、更自然地表情达意。
(责任编辑:闽 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