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孔子曾说:“ 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从他精辟的语言中不难发现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有其渗透性的“育人”功能。那么音乐教学德育渗透怎样“渗”而“透”至学生的心灵? “渗”的着力点在哪里?效果如何?这将是本文将要解决的,并会继续成为这门综合性艺术生命永驻的课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着力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中也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渗透于其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背景渗透
音乐作品特殊的写作时代背景可以成为德育渗透的着力点,即作品写作背景的介绍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如《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声乐套曲,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抗日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刻画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出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时代背景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再现,会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人物渗透
人物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作者本人,二是音乐作品中的人物。音乐课本中的作品大多选自中外有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的音乐家的作品集。这些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肖邦等人的爱国故事,使学生能明白人民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将和他的音乐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音乐作品中围绕具体人物展开创作的也不少见,特别是一些民歌和民族音乐,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围绕放牛郎二小创作的。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二小的欢乐,感受二小的痛苦,与二小一起去愤怒地遣责,与二小一起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自然地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自豪,意识到学习生活的愉快,在英雄可敬可佩行为影响下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三)事件渗透
音乐作品中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总是或与学生的生活相近,或与学生的年龄相近,或与学生的演唱风格相近,歌曲的事件以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现出来,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时音乐作品中事件,就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同时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达到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歌曲教学的过程,就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和情操陶冶的过程。
(四)意境渗透
学习音乐作品,进行德育渗透,也可在意境上大作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渗透德育。比如教《热爱地球妈妈》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些图片:有的曾是茂密的树林,而今却是戈壁荒滩;有的曾是碧波荡漾,而如今却是鱼虾不见的死湖;有的曾是大量珍稀动植物的栖息、生长地,现在只有濒临绝种的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等。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应保护自然。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陶冶,也受到了思想教育,从而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互相依赖的关系。
(五)析理渗透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时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作品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分析作品,挖掘作品中的深层德育因素。有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颂祖国》、《我们多么幸福》、《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要说明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作品蕴涵的哲理不是很明确,需要音乐教师在分析的过程中呈现道理,在析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如《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这紧张的场面学生可以感觉到,兴奋激动的心情学生可以体会到,其他层面思想教育需要教师去努力渗透。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一方面要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六)训练渗透
音乐课的德育渗透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有机体,是一系列工程,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只要设计巧妙,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训练中都可以受到思想教育。如在多声部节奏训练、合唱训练和歌舞编排等训练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置于集体中而达到和谐统一,既教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七)小结渗透
就每一节音乐课而言,到了小结阶段,学生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但德育目标应在小结阶段再次相对完整有力地渗透,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是最终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但“不‘说’一字,尽得风流”,寓思想教育于音乐知识传授和相关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这种境界的德育渗透会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里幻出绚丽的彩虹,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 赵红军.浅谈音乐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作用[J]. 音乐天地, 2008, (12) :4-5.
[2]李少沛. 音乐教学与德育[J]. 职业技术, 2008, (11) :83.
[3]马爱红.“以审美为核心”的当下语境思考[J]. 人民音乐, 2008, (12) :50-51.
[4]苏荣玉.让兴趣成为撬动音乐教学的支点[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1) :92-94.
[5]马淑华.浅谈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J]. 硅谷, 2008, (24) :170.
[6]何法元.有音乐碰撞出想象的火花――对音乐想象力思考[J]. 安顺学院学报, 2008, (06) :66-68.
责任编辑:张子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