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据不完全统计,学者们提出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百余种,作为教师不可能全部掌握和实施这些方法,必须有自己领悟深刻、游刃有余的教学方法。而如果真正掌握了其中一部分,就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其它的教学方法。对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学方法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抛砖引玉。
  
  一、方法多样 教者善教
  
  如今,教师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个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开始为学生搭建多种多样的舞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同时又有忽略“讲”的现象,把“少讲”或“不讲”奉为原则。这种教学偏重授课技巧而忽视授课内容,偏重“怎么教”而忽视“教什么”。政治课时政性比较强,一些政治教师变着法儿兜售大量的时政材料以追求调动学生感官上的活跃性,绞尽脑汁在教学浅层面上操演运作,以至于课上得过于花哨、肤浅。该讲的没讲,该挖的没挖。缺少了深度,缺少了厚重,缺少了课程教学的文化底蕴。马超俊老师在《为“讲”正名》中说“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老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不可能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以及优美的语言在课堂上的闪光,学生的心灵世界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春光”。新课程和新教学理念不是就否定传统的教学技能,而是反对照本宣科只管讲、不启发学生思维、没有教与学的互动的传统讲授。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但是更要注重研究“教什么”,研究教师应怎样更好地发挥应起的作用。我们周围不少名师巨匠,他们未必用电脑、投影仪,但他们或长于点拨,工于诱导,教学语言如绵绵细雨滋润学生心田;或慷慨激昂,哀婉悲切,创设丰富的感情氛围;或即兴发挥,旁征博引,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这样的教能引起师生的强烈共鸣,能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撼,让学生百听不厌,这难道不是素质教育吗?是新教学理念批判的吗?
  当然,教是学识和素养的外化。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学识、人文修养,教学语言就会苍白和低劣,课堂教学就会平庸枯燥,教学内容就会浅薄和低俗。我们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多读几本教育学、心理学专著,要深入研究国家政策的变化,要将高中知识向大学延伸,要博古通今,广泛涉猎。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居高临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的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多种思维,拓展学生广阔视野,震撼学生平淡的心灵,真正达到知识、技能、情感的统一。
  
  二、综合建构超级链接
  
  学习不应是知识的无序积累,不应是技能的机械重复训练,而是将知识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进行结构重组。只有结构性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相同的要素,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结构整合,表现出的意义就不同,体现出建构者的智慧程度就不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支离破碎的知识串成链,结成网,编制结构,化繁为简。这样当学生在应用回忆时头脑中呈现出的不是孤立的点或一盘散沙,而是一串、一网,可以快速而全面地组织出答案。并且,学生在构建、综合结构网络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既要用到形象思维,用到抽象思维;既要用发散思维,还要用聚合思维;既要用归纳思维,又要用演绎思维。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参与实践 注重体验
  
  对于书本知识来说,经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体验领悟获得知识更具有意义,更有价值,因为体验性知识是内化了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指示,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知识。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观是:学生亲自经历体验过的知识放在第一位,虚拟化获得的知识放在第二位,把教科书上获得的知识放在第三位。而我国是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获取书本知识上。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脱离了时代,脱离实践,回避了现实中的热点、焦点,过于注重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政治课就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学生也不会得到技能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信息时代,每个人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教育学生,一个会学习的人首先是一个懂得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人,我引导学生将时政知识和教材原理水乳交融、有机结合。利用时政教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给学生以思维的冲击和情感的震撼,并且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既激活了课本所学知识,又搭建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天地藏妙法,人各施其法。法不同,而皆施天地,不同则同”。教育者对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时代在变,理念在变,教学方法在变。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探索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是永恒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