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晏 涛

  摘 要: 阅读分析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面,阅读分析能力能表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课堂内,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理论做指导,科学运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堂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积累生活体验,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周围的世界,广泛阅读、扩大视野,为阅读分析建构丰富的知识背景。
  关键词: 语文阅读分析能力 提高对策 课堂内 课堂外
  
  阅读分析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阅读分析能力的高低表现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如何,以及是否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它是学生语文素养中包含的重要方面,因此语文教学非常重视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从小培养。
  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到“披文得意”这个“理解”的半程阅读就戛然而止,自认为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已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了,始终没有再向“运思及物”这个“运用”阶段迈进,结果十几年下来,学生只“学会”了课本上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章。每年的中考、高考都不会缺少现代文阅读分析,这部分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环节,表现在答卷上力不从心,对于那些分析理解性的问题感到吃力、困难,不知从何说起,有的能一知半解,有的则根本就答非所问。
  下面,我们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方面谈谈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分析能力的对策。
  一、课堂内,教师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分析思维得到锻炼,这是使学生提升阅读分析能力的前提。
  (一)没有思考的课堂是“填鸭式”“灌入式”的课堂,是使学生丢失能力的重要原因。
  良好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动脑、充满智力挑战的,任何不经过思考的“分析”与“理解”对于能力的提高都是没有实际意义与帮助的。国外的一些教学目标和教育家提出的理论体现了独立思考在培养学生形成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抓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见性,这是主体精神的体现。
  (二)我们找到了使学生失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源后,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堂内,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锻炼思维的同时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糅合进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是使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台阶。
  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一)阅读文本,在仔细揣摩中感悟。
  通过阅读文本培养感悟能力是许多人认同的观点。通过阅读,学生对文章的语言及语境有了直接的感受,对文章有了最贴近学生感觉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与老师的讲解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不要带任何目的与问题,让学生细心品味、斟酌体会,通过品词品句品文章的语言美,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创造文章中描写的情境,寻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领悟文章的涵义与作者的感情。
  (二)教师要教育培养学生有一颗懂得爱的心。
  “我们不可能充当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但是感悟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生活离不开”,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导学生的思言行为,如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等来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爱心,“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美妙、意义与价值”。
  三、课堂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培养观察能力,这是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有效补充。
  现行教材中都尽量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尽量将我们的教学还原生活,走近学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仅仅在教材上下功夫是不行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课堂外学习语文。
  (一)培养自觉的观察习惯,走近丰富多彩的生活。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心灵的告白,不论其表现形式与方法怎样千差万别,这些表白、感受都是来自于周围的生活环境,班级里、家庭中、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形形色色的人及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生活事事是课堂,社会处处是考场。学生要有一颗能够读懂他人的心就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多留心、多注意,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二)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亲自体验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情总能带给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比如与同学发生了一次小小的不愉快、逛街时看到街头有两个小孩子乞讨、假期在服装店打工被老板骂等,这些小事如果我们用心去思考都能有深刻的认识、有更多的体验,当我们的心里有了多种多样的体验与感悟,我们就能比较容易走进作者的心灵进而理解他的作品了。
  四、课堂外,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量,建构丰富的语文知识体系,为阅读分析提供丰厚的知识背景。
  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予以指导,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这种盲目性给那些不健康读物的入侵提供了可能。
  (一)教师要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有价值的优秀读物,特别是名家名著,这样的优秀作品和名家名著可使学生从中获取更多、更深刻的知识,体验到真正的文学作品的美妙。南宋大理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二)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以上几点是我针对现在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差这个问题,阅读了大量教育学、语文教学法理论,结合自己的实习经验,归纳总结的四点策略,主要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方面讨论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对策,归纳为:课堂内主要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感悟能力两方面谈;课堂外主要从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广泛阅读两方面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上述四点的每一点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多方面共同努力,因为“教学”包含两层意思: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只有这两个环节协调发展,各种因素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才能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因此,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定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创新、发展,不断地尝试、总结,才能够达到更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