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文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并把它摆在新课程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简单地说,数感就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例如: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数感的启蒙,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二、思考方法,建立数感
  数学姓“数”,要进行数学式学习,就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并解释和解决实际现象和问题,能从生活情境中看出数学的本质问题,这就是学生数感建立的见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逐步渗透、探索与实践,注重学生数学感悟素养的培养。如在学习了“几百几十几”之后,学生对数的组成非常熟练,都能熟练地说出265是由2个百、6个十和5个一组成。如果老师问:265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学生也能回答。如果老师问:妈妈现在有265元,可以换多少张十元的钱外加几张一元呢?这时学生就陷入了沉思。很显然题目的本质和解题的思考方法是一样的,但因为后者假设了事件,让学生不能从现象中抓到本质,这更需要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理解实际问题。教师也要做进一步的指导与分析,使学生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又提出:6500只羽毛球,每100只可装1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虽然学生没有学习除的方法,也不会列出除法算式,但同学们可以通过前一次为妈妈换钱的事件,启发得到这其实就是算6500里面有多少个百。可以说第二次学生的做题,在解题策略上存在着模仿的痕迹,但至少有学生意识到要把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思考。当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能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联系,数感也由此得到生成。
  三、在实际应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数感的建立来自于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升华。同时,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开放时空,设置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在应用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后。我设置了一个购物情境:学校要组织一次春游,请你用10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 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设计购物方案。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学生刚学会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了一体,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之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在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又是数感的具体体现。如观察身边的事物,有哪些是用数字描述的?有哪些可以用数或数码来描述?教师在平时数学中要善于捕捉,让学生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如经常让低年级学生说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房号、班级学号、体重、身高等。对中高年级学生,可以组织一些用数表达交流的活动。学会倾听,从别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一种交流。如实际测量中,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时,学生展示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先量一块砖的长度,再数出长、宽中包含了几块砖,通过计算获得对长度的直接感知;有的先测出1米长的绳子,再1米1米地量;还有的使用步测方法。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也体会到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也增强了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参考,2003,(1-2).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