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江平 林顺南
新课程标准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中学正积极地执行着新标准,并根据新课标精神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学尝试。然而,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框架结构,同时,它更赋予了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很多想象和发展的空间。对于同样的一句话,几个人可能就有几个不同的解读,有了不同的解读,体现在课堂上的可能就是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结果,不同的解读产生不同的意见,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纷争。又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制订者基本是专家、学者、大学教授,而真正参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中学一线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制订的人是少之又少,这样势必造成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不协调。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新课程标准是基于正确、权威、理想的状态下进行的,而现实中的很多中学的场地、器材、师资、财力等实际情况与它存在不相匹配的情况。这样,就给实施新课程标准设置了很多的障碍,这些障碍包括了一线教师对意见和纷争的迷惘。加之,新课程标准对于每一位一线的教师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也就是说,对于新课程标准来说,每一位老师都是新教师,没有经验可谈,唯一的经验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室外课(或体育场馆内)为主要形式
1.体育课名称的发展演变。体育的概念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而来的,在我国的古典中并没有体育这个名词的记载,但是却有传统的“导引”“养生”“习武”等与之相近的提法。1903年设立体操科,其学习的内容就规定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到了1923年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其学习内容为游戏、田径、球类等综合教材;直到1954年5月4日制定颁布的《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学校体育课的学习内容规定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综合教材系列,重视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身体锻炼,并要求学生达到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体力测验考核标准,争取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劳卫制”的标准。从以上体育课名称发展历史及其规定的应该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强健的身体怎么来抵御外来侵略和保卫祖国呢?所以,体育课程在当时都明确了目的,要有强健的身体,就必须进行身体锻炼,而进行身体锻炼是不可能在室内就能达到效果的。
2.体育的概念。从广义的体育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从狭义的体育概念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它要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在20世纪30年代,由吴蕴瑞、袁敦礼合著的《体育原理》一书对“体育”的解释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它说:“体育二字本为身体教育之简称。乃以身体活动为方式之教育也。”体育的实际意义首先是育体,是育学生的身体,使身体健康,进而育学生的心理,使之也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更具社会适应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进行身体练习,要增强体质,要提高运动水平,学生想学到一些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在教室里以纸上谈兵的形式是达不到目标的。
3.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性质明确说明了体育课程的实践性。新课程标准规定,该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绝大多数的学时都要让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更多地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育与健康是一种递进关系,是通过育体进而育心,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对不良社会行为有一定的抵抗力和判断力。
4.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有一种声音认为体育课可以不再是在室外风吹日晒了,必须加大室内课的比例,增加室内课的传授学时,这样做同样也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其实这种声音是不可取的,是会迷惑一线教师的。按照新课程标准健康教育系列也只占高中学段的18课时,即1个学分,仅占必得学分的十一分之一。而其他的10个学分,甚至更多的学分,都必须通过实践课来得到。当然,我们不是要否认知识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仅仅靠18学时就要学到要求的必修知识,那是不可能的,还要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相关的知识进行补充,但是不能混淆等同二者的功能作用,更不能互相代替。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学习动作技术为主线
1.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开始,由于人们对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的差异,也就有了在学习技术、技能方面的探讨乃至争论,一会儿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而后又有了要“淡化竞技运动项目教学”,到后来的要“淡化竞技运动意识”的思想存在,这种思想可以说是行不通的,也是一种误导,它否定了技术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强化动作技术的教学,我们上体育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增进学生的健康,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就必须有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而进行动作技术教学就是一个最经济、最适宜的选择。问题很简单,技术学习是体育课最基本、与健康促进最为密切的东西。
2.动作技术是进行身体练习的基础。身体练习可以是单个的动作,也可以是成组或成套的动作,而这些动作的来源主要的还是要靠老师的传授。学生若要进行自主的身体练习,没有一定的动作技术基础,根本是没有兴趣可言的。比如,一个连一点游泳技术都没有的人,你要让他下水,很显然的,这个人首先在心理上就感到胆怯了,他不敢下水,你说他能在游泳项目上提高锻炼效果吗?
3.老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运动技术教学和学生学习和掌握提高运动技术的过程本身就是增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过程,从而为以后的自主身体联系提供了技术保障。假如我们将体育课教学比喻成一个健康人体的话,那么动作技术的教学应该就是支撑起这个健康人体的基本骨架结构了。
4.强化练习,促进正确的动力定型。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动作技术教学,而且必须强化动作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老师教学生学习动作技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动作技术,还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动作技术,让学生们在自主练习中和周边一起练习的同伴有一定的共同的练习语言,才能增进同伴间的互助和谐的关系,这样同样能促进学生的健康。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1.身体练习是指人们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所采用的各种体育动作的总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身体练习的概念也是和体育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相符合的。身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也叫做“动作”或“练习”,这样的动作或练习是由一个或几个动作组成的。在有目的和任务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对一个或者几个动作进行一定量和强度的练习,就能达成锻炼效果。
2.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了体育课程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或基本手段。为了做到这点,首先必须动员学生,使学生有参与运动的欲望,实现运动参与的目标,也只有实现这个目标,才有可能进行适宜的身体练习。正是有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样的要求,它就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是体能的练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参与运动的行为,它以身体练习为龙头进而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3.要保证身体练习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锻炼效果。学生的体质要得到发展和增强,学生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练习以及一定运动负荷的练习,即人体在练习的时候所要达到的生理负荷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了解和评价一节课的生理负荷量的方法常用心率作为指标,在我国有的学校将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量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120~140次/分钟或130~150次/分钟,而日本则为130~170次/分钟。从以上的心率标准,我们可以知道学生要达到身心健康的要求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学生在课堂上要保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其主要的责任人就是当课的科任老师。老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严密的教学计划,里面就必须包含有适当的运动负荷。
参考文献:
[1]魏晓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推行不利的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7.
[2]毛振民,赖天德.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03.
[3]中国学校体育,2007.
[4]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09.
[5]苏肖晴,陈琦,关文明.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05.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华安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