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课堂评价语言充满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涛

  作为一个有爱心、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很随意的赏识表情与动作,就会让一个学生发生很大的变化,由厌学到好学,由默默无语到热情开朗,这就说明我们在课堂中所采用的一些评价语言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变化。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充满魅力呢?下面就是我自身对此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一、赏识性的语言和巧妙的否定将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正面诱导和表扬为主就成为了评价语的原则。教师应时时刻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都应赏识与表扬。有的学生从不肯说到肯说,给予表扬;有的学生从小声说到大声说,给予表扬;有的学生从回答不规范到规范,给予表扬;当学生能及时发现老师或同学的错误,这时就要给予赏识;当学生朗读时注意抑扬顿挫,更要给予表扬;当学生表演时表情丰富,同样还是给予赏识。时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喜悦,增强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但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如果还赏识还表扬他积极发言,实际已偏离“表扬为主”的本意,无助于学生的进步,这时,作为教师就应巧妙运用否定性的评价。可将否定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否定学生的参与表现,另一方面,寻找和挖掘积极因素加以肯定。如此,肯定方面的因素带来成功的喜悦会冲淡否定方面因素所产生的负效应。可在作否定性评价时,适当强调训练的难度,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答对,教师可说:“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哪位同学能帮他共同解决呢?”这样那位回答错的同学心情就会轻松下来。重新燃起学习激情,与同学共同纠正错误。
  可在作否定性评价时,挖掘错误结果的提示价值。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当学生出错时,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挖掘和肯定该结果所具有的借鉴和提示作用。让学生觉得,尽管刚才的答案错了,也是有价值的,由于错误的产生,可以防止别人再犯。例如:我们一位老师在上作文教学《你最喜欢的水果》时,让每一位同学都带着一种水果进行观察、介绍。可其中有一位女同学带的却是西红柿。当老师让这位同学站起介绍自己的水果时,同学们看到她手中的西红柿便都哄堂大笑,这时老师微笑着制止了大家,并问:“大家为什么笑呢?”同学们大声回答:“西红柿是蔬菜,不是水果。”小女孩的脸憋得通红。这时老师用温柔的语言讲:“西红柿虽说不是水果,但我们好多人总喜欢生吃它。因为它那酸甜的口味,以及像苹果一样的颜色和形状,有时确实会被好多孩子误认为是水果。不过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这位同学以后一定不会再把它当做水果了,是吗?”听着老师温暖的话语,小女孩和其他同学都轻快地回答:“是。”
  当然,在否定性评价后,还要注意给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因为被否定后,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运转都处于兴奋区,此时的再训练效果是最佳的。
  
  二、丰富的语言,感人的体态,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比如赞叹语就不能一成不变,如果单纯运用某一种肯定语,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积极性,但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会感到厌倦。“对”、“正确”、“不错”、“真棒”、“好样的”等等,都应变化着随机运用。语言还应富有感染力,例如“到目前为止,你的发言最精采。”等热情洋溢的称赞。
  在给予学生口头鼓励的同时,还可适当穿插点评或点拨。如学生朗读后,可让学生自己评议,师生穿插点评。如果学生表现出色,可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除了语言之外,教师还可适当运用体态。轻轻的点头、微微的一笑、亲切地摸一摸、使劲地翘起大拇指――这些都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的感情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教师还可鼓舞全体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动作与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号召学生鼓掌或让全体学生向回答问题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翘起拇指赞扬说:“嗨、嗨、你真棒!我要向你学!”
  
  三、评价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将会提高授课效率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对学生所有的表现都进行评价,应该有所选择。在复习阶段,以评价整体学生为重,避免逐个评价,占用过多教学时间。而在新授环节,尤其是对关键性的和有难度问题的学生答题,要给以鲜明准确的评价,从学习思维的深广度、准确度、灵敏度及语言表述的正确性、完整性、连贯性等方面加以分析,起到引导作用。
  尽量扭转课堂讨论中以少数基础好的学生始终围绕教师的提问参与讨论,大部分学生冷落旁听,参与面狭窄的局面,尽可能面向全体,使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为此,教师还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设计不同坡度的提问,让学生各有所得。
  总之,评价语的巧妙运用是门艺术,有其极强的魅力所在。因此,需要我们每位教育者在点滴实践中有意识地锤炼。让我们共同实践,唤醒孩子们的热情,呵护孩子们的心灵,维持孩子们的积极,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努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率!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市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