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敏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不注意使用语言,结果不少学生反映历史课要么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要么是枯燥无味,没有兴趣。那历史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把握语言的分寸,做到引人入胜,别出心裁呢?下面就历史教学中语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既合乎语法,又合乎逻辑
口头表达虽不可能出口成章,但大致上要符合遣词造句的一般章法。如果讲起话来,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言不搭后语,那是不行的。然而,严谨还应有更进一层的意思,那就是合乎历史的思维规律。如辛亥革命,如果说它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运动,那么就很不严谨。辛亥革命不应该说成功或者失败,只能说取得一定功绩,也留有许多遗憾,它推翻君主专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地位。可见,讲述不严谨,会造成歧义,影响教学效果。
二、科学确切,严实可信
尊重事实,恰如其分地让历史情境再现。讲解历史,不同于说书,虽然有情节,但它与文学语言不一样,文学语言可以想象与发挥,但是历史语言不能有任何程度的虚构。对历史过程的讲述,人物生平的介绍,必须符合史实,在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提示历史规律的时候,必须从史实出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要在讲解历史的过程中插入过多的个人情感,不能用政治的眼光看待历史,否则,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在讲解历史的过程中,除了所讲的内容真实可靠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用词的严谨与准确。例如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或“君主制度”,倘若说成推翻“封建统治”,那就错了。因为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君主制度,无论是旧军阀还是新军阀的统治,都没有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封建社会。
三、要有文采。引人入胜
富有文采的历史教学,可以引人入胜,效果倍增。所以。讲授历史,言语要精炼贴切,表达要明确清楚。介绍人物,要还其历史面目,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讲述社会兴衰,要节奏起伏,声情并茂;讲解古代思想,要概括思想家的思想要旨,吸吮精神力量;讲授文艺成就,要提示出感人的精微,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这样,才是既不悖于历史的真实,又把声情色彩藏于史迹之中。
四、要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到历史人物时,我们可以在人物名字前面添加能够反映其特点和本质的语句。如“千古―帝”秦始皇、禁烟领袖林则徐、战争狂人希特勒等,这种说法不仅能突出历史人物的本质方面,而且能激发学生爱憎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历史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内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语言运用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杨集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