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华春
摘 要: 高中数学作业的修改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被很多老师所忽视,他们更加强调“做题”而不是“改题”,从而使同学们陷入了“题海”中,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作业 设计模式
一、差异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要。而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数学作业环节,更应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能力中、上等的学生能有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作业的设计既不能抹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更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给他们一定的主动选择的权利,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时间、内容、形式,让学生从被包办走向选择,从被动走向主动。
(一)分层式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因此教学活动面临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所有学生按同样的要求完成,这就违背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原则。
分层布置作业可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趣。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由易到难分为A、B、C三大类。A类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较低的例、习题的再现,甚至可以是原题,紧扣当天所学内容,用以巩固新知,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准备的。B类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中等的例、习题的对应题,学生模仿就能完成,是针对中等生而设计的。C类题是课堂上较难问题的再现或变形,也可能是与以往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设计的。
(二)自主式作业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思维,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被动应付,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以下两种方式让学生从自身出发,自主设计作业,参与作业评价,从而激发对练习的兴趣,提高对作业的主动性。
对于某些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知识及教师的要求自主设计一份作业。这样的作业题量不做统一要求,一般控制在2―3道题之间,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自己做出详细答案,教师批阅后选出一份最佳作业,让全体学生欣赏。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过程,既是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是借鉴他人补己之短的过程。
对于某些单元测验,可以让每个学生出一份试卷,教师统一规定题型和题量,具体试题让学生来出,内容要求是本单元所学内容,也可带点“旧”知识,并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学生出好试卷后,各自写出详细答案,然后交给教师批阅。教师批阅后选出两份最佳试题,在教室内墙报栏上张贴,让大家学习。这样做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励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二、遵循情趣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趣教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的潜能,能使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虽然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枯燥的,但数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快乐情趣,弥漫着生动活泼的知识理趣。所以我们可结合数学内容,设计趣味式作业,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游戏式作业
游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若将作业置于游戏之中,让游戏成为作业的载体,可大大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如在讲概率时,作业可以采用让学生玩掷骰子、投硬币、射飞镖,甚至于摸牌、猜拳等游戏方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味数学的乐趣,实现在“做”中学这一目标。
(二)艺术式作业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身心。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艺术作品式的作业,学生往往感到新鲜有趣,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在学习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设计立体雕塑作品;学习圆锥曲线及函数图像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艺术商标及汽车制图。雕塑作品、艺术商标、汽车制图与生活贴近,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在学习三视图时,让学生欣赏艺术大师莱奥纳多・达・芬奇的艺术珍品《最后的晚餐》,激发学生去寻找艺术作品与数学的关系,锻炼从数学的角度去欣赏艺术作品。
三、遵循合作性原则,让学生享受团队乐趣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基本要求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多方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伙伴协作式作业
数学小课题研究、社会调查、数学小报等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甚至是长时间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群策群力、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二)多方合作式作业
学生不但要学会与同学愉快交流,而且要学会与家长进行交流,学会与社会上的专家名人交流。本着这一原则,作业设计时可有意向这方面倾斜。例如,高一学年我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你与科研单位合作,探讨怎样测量泰山的高度?这样的作业学生单方面无法完成,势必要与社会力量合作,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四、遵循探索性原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一)课题式作业
数学学科内有许多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数学小课题,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究,能给学生带来好学乐学的情趣。
例如,在学习导数的应用时,让学生收集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的有关材料,体会微积分在数学思想史和科学思想史上的价值;在学习统计案例时,让学生收集数据,估计“性别与喜欢上网之间的关系”。
(二)论文式作业
让学生尝试写数学小论文,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开始写论文时,需要搜索记忆里的相关知识存储,并且要收集查阅大量的资料。学生为了写出好论文,势必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和拓展,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阅读式作业,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史等相关资料;还可布置一些动手制作式作业和网络式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在网络平台的交流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