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婷

  摘 要: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本文概述了主要的动机理论及动机激发策略,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 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理论 动机激发策略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在过往英语教学中,教师最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输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应该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对英语学习效果起最终作用的是学生,而在众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学习动机起了关键作用。
  一、动机及研究背景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力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到英语学习目标的内在驱动力,是学习结果的重要预测因素。
  20世纪50年代末Gardner和他的同事就开始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他们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学习动机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占据了主导地位,该模式将动机分为融入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两类。融入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对外语本身产生了强烈兴趣,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并希望融入所学外语的社会。执有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能体会到学习外语的乐趣,不觉枯燥厌烦,更易于掌握外语。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是学习者出于某种目的或实际需要而掌握外语的愿望,如通过英语考试、就职外企、留学英语国家等。Gardner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有融入型取向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更主动,成就更大,更能获得满足感。该模式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未充分考虑单语环境课堂教学这一背景,未考虑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和自主能力,是一个静态的模式。
  Weiner(1974)提出的动机归因理论总结了个人解释成败的四种因素:自身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描述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Weiner又从稳定性维度划分以上四种原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属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属不稳定因素。Weiner认为内外原因和稳定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对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起不同作用。稳定性维度对以后类似情境中的成功期望或预测有重大影响。例如,如某人把在一项任务上的成功归因于稳定原因(他的能力强或这项任务对他而言容易),他自然会期望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继续成功。如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原因(工作努力或运气不错),那么他对下一次的成功就没有把握。Weiner从稳定性和内外原因两个维度来解释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得到了许多实际研究资料的证明。该理论是全面客观的,是对成就归因理论的发展。
  Deci和Ryan(1985)提出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看作动态的因素,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无动机(amotivation)。其中内部动机又细分为:了解刺激型、取得成就型和体验刺激型。该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将动机按自我决定程度的高低视作一个连续体,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该理论体现了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众多的动机理论的整合提供了基础。但作为一种新生的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理论推理过多,缺乏严格的实证支持。
  Dornyei(1994)提出外语学习动机三维建构模式从语言层面(Language Level)、学习者层面(Learner Level)及学习情景层面(Learning Situation Level)三个维度界定外语学习动机,为动机领域的深入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该模式未能揭示各因素和成分间的内部关系。Dornyei(2000)对其进行了拓展。拓展模式关注学习动机的动态本质提出动机的过程性和发展的时间概念,从而将影响动机的诸多因素有机联系起来。
  二、激发动机的策略
  动机理论的不断成熟,为教育者的实际教学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机,保持动机水平,将外在动机内化成内在动机成了大学英语需要解决的问题。
  Csizer和Dornyei(1998)进行了一项较有影响的相关实验,提出了在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卓有成效的十项宏观策略,即激发语言学习者动机“十诫”(Ten commandments for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2.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氛围;3.正确说明学习任务;4.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5.促进学生的自主语言学习能力;6.使课堂充满乐趣;7.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8.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9.让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10.增加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Oxford和Shearin在全面分析归纳主流动机心理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给教师们提出了五点建议:1.教师应明确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2.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成败归因观;3.即使在同一个班里,学生学外语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教师应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说明学外语的好处;4.教师应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外语的焦虑感;5.教师应将外在奖励设计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自我激励机制。
  我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培养、激发、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克服困难达成目标上的表现优于目标不明的学生。针对大学生过四级、出国、就业或个人兴趣等实际需求,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充分说明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好处;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把一个较高层次的远期目标分解成多个短期的小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刚上大学的学生往往对高校的英语学习感到不适应:英语课时少、任务重又缺少教师的严格监督,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出明确的英语学习阶段性目标,让学生在完成小目标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学生才会有持久的动机和耐力去实现较大较高层次的目标。例如以“一个月记忆600词汇”为题,记录每天记忆词汇的时长、词汇在巩固阅读中的再现情况、自己的感受,从而有目标地管理、监督和调整自己记忆词汇的方法和计划,为实现较高层次的远期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短期目标的实现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他们看到实现远期目标的可能性。
  2.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改善课堂氛围。
  兴趣最能激发学习动机。英语教师要改变枯燥的只注重篇章,词、句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和实事话题。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大量语言实际操练活动如猜词、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我陈述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英语课堂有趣。在课堂上,教师要能使用幽默的技巧,不失时机地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拘束感和压抑感,这样课堂学习气氛就自然和谐而活跃,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动机也自然提高了。
  3.采用多样的评价措施,引导学生合理归因。
  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采用纵向评价避免横向比较。大学英语多是大班教学,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个性特点采用多层次的,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标准。当学生表现好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应注重考察每个学生的进步或退步情况,避免将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作比较。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积极评价和自我审视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成长。大学英语学时长、任务重,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效果反复的情况时常发生,如遗忘了上个月记忆的词汇。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度过学习中的低谷时期,引导学生合理归因。例如,大学生的记忆力个体差异并不是很大,词汇的遗忘主要归因于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够,对词汇的及时复习和阅读巩固练习做得还不够。正确归因让学生在挫折面前能作出正确的自我审视。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教师的帮助和外部的刺激最终目的都是要将学生的外在动机内化为内在动机,从而能持久地、坚持不懈地完成大学英语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学改革以来,大学英语增加了上机课,教师可在这样的课程上布置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或分小组完成,让学生熟悉各种任务的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完成任务的程序和策略,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完成任务的成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化。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外语学习动机和动机激发策略的最新成果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一虹,程英.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25-28.
  [2]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教学与研究,2002,(1):5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