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初友香

  摘 要: 校本课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既能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要,又能对协作学习给予适当的支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校本课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 教学实践
  
  1.校本课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特点
  校本课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拓展性和探究性,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课,既有地理知识,又有生物知识。这些特点要求教学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2.校本课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网络资源的设计
  2.1网络资源的教学设想
  第一,网络资源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目标。
  第二,网络资源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量、有助于理解学习内容的多媒体信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如“东营盐生植物资源”一节可创设类似湿地的情境,通过超链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此外,网络资源还应提供一些网上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网络资源设计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每单元首先提供“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概念框架,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然后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本主题的多种情境,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同时链接相关网站,并加入搜索功能,以供学生从网上学到更多更新的相关知识。
  第四,网络资源设计要便于学生协作学习。可利用网络BBS功能支持学生协作学习,学生可自己提出讨论主题,也可选择现有的话题;或者链接相关论坛,把自己调查到的信息与他人共享,并展开讨论,进行更广范围的协作学习。
  2.2网络资源的系统设计
  2.2.1准备素材
  素材是组成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核心,教学信息传递的实体。形象地说就像组成大厦的砖瓦一样。因此准备齐全的素材、优秀的素材是制作网络资源成功的必要条件。目前编制常用的素材有四种:文字、图片、声音、动画。文字主要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图片主要是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实地调查利用数码相机等获取第一手资料,或从可利用的资源库中下载图片,将图片保存下来;声音如鸟鸣可以实地录制,也可以从因特网上下载,或从光盘上获取;动画主要的还是自己利用一些动画制作工具(如Flash、Authorware等)进行制作,如此才能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
  2.2.2框架设计
  本网络资源在结构上由内容层、功能层与导航层三层构成。其中内容层含各种教学信息,包括文字、图像、Flash交互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功能层包括学习目标、相关网站、网上讨论等教学功能。导航层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可为学生提供信息导航,让学生可通过各种超链接进行联想发散式学习。
  屏幕界面结构包括导航栏、次导航栏、教学内容呈现区三部分。其中导航栏提供章节目录、网上资源、联机帮助等信息的导航;次导航栏为主导航栏具体内容的导航;教学内容呈现区显示教学信息。
  网络资源的主要交互方式主要有超媒体链接、跳转菜单、表单交互,还有按钮、图符,等等。
  网络资源提供的导航策略有:导航栏、目录导航、超媒体导航、联机帮助等;利用浏览器记录学习路径并允许回溯。
  3.网络教学的应用及效果
  3.1网络教学的应用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典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有:课堂集中演示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依据校本课程自主性原则,《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如东营盐生植物资源一课,先向学生提供当地盐碱地图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上网探索学习有关“盐碱地改良开发利用”的知识,从而认识到了解利用盐生植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引入到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并链接几个主要相关网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盐生植物的种类、形态、习性、利用由浅入深地建构概念框架,把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3.2.网络教学的效果
  首先,网络教学基本能够满足《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的需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的重点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湿地分布、湿地野生动物资源、湿地植被概况、新生湿地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等知识。如上所述,网络资源能以多媒体方式来呈现这些知识,使之能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其次,网络教学符合校本课程教学原则。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网络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兼具了主体与主导的双重身份:在学习场所上,打破了课堂中心;在学习内容上,打破了书本中心,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或下载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打破了教师中心,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操纵者,学生可以自如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网络教学符合自主性原则。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开放性环境。首先,全世界的学习资源通过Web得到了共享;其次,教师与学生是在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使学生立即得到最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库是开放的,各个教师都可以把自己完成的网络资源加入到数据库中;因为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突破,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上机方式来学习未知的知识,甚至可以通过Internet来访问网站学习知识,而不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网络教学符合开放性原则。
  总之,网络教学既能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要,又能对协作学习给予适当的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网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以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调查与研究》概念和原理的意义建构。
  4.思考与建议
  4.1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网络资源设计、指导学习、组织讨论、个别化辅导等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信息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等角色。
  4.2网络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学生对它仍缺乏经验,开始时可能会不适应,教师应给予指导和帮助。在网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关于学习策略方面知识的指导。
  4.3互联网在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虚假或有害信息,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网站,并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甄别的教育,防止过滥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