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问题设计点亮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贺艳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问题成为一堂课的基本活动单元,课堂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巧妙的设问总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甚至有人说:有效的问题设计=良好的教学效果。足见,问题设计魅力之大,引无数同仁“竞折腰”。
教师利用问题来展开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反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需要教师考虑到方方面面,尽量将问题的效用扩大到最大化。
我们应思考的是在常态课下如何有效设计问题?常态课下如何打造精彩的问题空间?
一、精彩的问题须“吃透”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精彩的问题哪里来?从教师的角度说,它来自于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深入思考、透彻理解和精心提炼。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导航,教师应在吃透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问题的设计,必须清楚知道“为什么提问”“提问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落实什么样的知识点”。如果只是为提问而提问,不仅会混淆学生认知,而且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精彩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这是问题设计的根本要求。问题设计再简练、资料选取再新颖,但远离目标,一切都是空话。
二、精彩的问题要“摸透”学生实际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有的初一学生已经有了很多的知识储备,而有的学生可能只是死读书,此外不同学生的理解、分析等能力也有所不同。基于这种学情,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能需要有两手准备的打算,应该思考:如果这个问题对于该班学生是很难回答的,我可以准备哪些问题去引导?或者我该提供什么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
问题是为激发学生思维而准备的,如果远离学生的实际,一切就只是形而上。在问题设计时必须经常蹲下身来看学生,对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水平等有个透彻的了解。考虑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1.开放生成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具有多向性、动态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心理学认为,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无论采用哪种提问方法,都不能无视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不能给学生“框式题目”“框式答案”,否则,往往会产生一个“紧箍圈”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善于对学生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充分给学生“松绑放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问题的开放并非毫无边界,而是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教师要充分地发掘丰富的“学生资源”,使学生有参与的可能。问题的开放性,体现在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状态。
2.层次递进性的问题。问题要体现层次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习惯。在常态课下,我们的问题设计必须重视学情,有的放矢。学生有共性,更有差异,有所准备地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有所准备地将问题分解,恰当引导,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三、打造精彩的问题空间
1.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让学生有感而发的具体事件。
2.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激起学生探究。问提的创设既要让学生感到有困难,又要使学生有解决的信心,所谓“跳一跳,摘桃子”。教师的课堂提问内容一般包括事实性问题和思考性问题。事实问题强调对具体事实或信息的回答,而思考性问题往往包括对知识的重新组合和判断、推理、评价等思维过程。在提问所创设的情境中,问题不仅具有思考性,而且是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探索的原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引导他们思考有哪些解决措施。
3.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注意有一定的生成性。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一定已知知识的提示、资料,或将一些问题分解,使之更有梯度,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4.情境问题的设置,可以进行适当的分工。当教师一个问题抛出后,按照学生的常规思维,很多时候会“英雄所见略同”,这样一来,固然答案容易得到,但很多时候,也容易错过很多精彩有见解的看法。因此,情境问题的设置,有时教师针对问题回答的角度适当地进行分工的话,在课堂上就可以听到更多精彩的回答。
5.问题情境设置,必须注意方法的指导。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但是很多时候,教学在问题的设置提问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方法的指导和介绍。这种方法的介绍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6.问题情境设置,必须给学生留有回味的空间。提出一个巧妙的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学生回味空白上布白。在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回味此问题的巧妙之处,提出他们心中所想,教师可利用“反问”“串问”促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使学生顿觉妙手回春之效。教师的“串问”“多媒体问”时刻给学生以激情和活力,给学生“自问”“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意识。总之,无论是“教师问”还是“学生问”,教师都应在巧用回味的时间空白时,让学生在回味的时空中引发争鸣,产生共鸣,时刻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7.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恰当的反馈。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教师的评价,心情往往比较紧张。教师应始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有误的学生给予积极鼓励,尤其要注意避免当众奚落、嘲讽、挖苦学生。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可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精彩课堂已不在乎课件有多精美、内容有多全面。精巧的问题情境设计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机敏地回应必定是最大的课堂亮点,而这一独具创造性的环节势必将最大限度挑战教师的“功底”与“智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