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爱珍
老教材退休了,面对新教材,老教师“轻车熟路”的感觉没有了,而年轻教师更是茫然。因此,探索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日常生活经验,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初中物理编写的模式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模式对物理老师提出的要求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索性成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这样的一套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新课引入设计和运用,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会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自主探究;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特点,通过有趣的实验、故事,或情境呈现,或设置悬念、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探索问题的心理愿望。
本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1)短(时间安排合理);(2)精(紧扣课题,目的明确、语言精炼);(3)准(形象直观,效果明显);(4)实(易于操作)。
2.研究探索,学法指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活动的动力、创造的激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对于滑动变阻器如何接入电路,选用不同的接线柱时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效果,教师可让学生们合作,用实验验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让大家彼此交流,从而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另外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或通过阅读或通过实验,学习应用观察思考法、激疑讨论法、实验探讨法……进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发现问题,讨论分析、研究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获得新知识。学生能充分发挥大脑右半球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良好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3.重点突破,有的放矢
教师要精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前面各个教学环节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有的放矢地分析、评价,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系统而规范。教师只需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有代表性的问题有的放矢、画龙点睛地讲,这样的讲解针对性强,效果好。另外,讲解时要注意作小结、讲规律,教给学生清晰的概念;抓住事物的本质,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学习规律,使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同化或顺应,形成知识体系。
4.反馈矫正,小结反思
课堂检测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习题,使练习的内容既符合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又具有典型性,以便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强化已学知识,又促使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兴奋状态,使学生经过努力深化所学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认知水平,形成技能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根据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和失误进行矫正和补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我反馈的客观环境;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和认识结果应用于自身;要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的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完美的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课堂小结要注意紧扣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提升;课堂小结还要简洁明快,绝不能拖泥带水,方法灵活多样,不能过于死板。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教师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