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课堂充满浓浓绿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惠萍

  《课标》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为我们勾画了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我们应该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发挥、倾情挥洒,使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中长进,让思想在无形中渗透,让知识在心灵中扎根。杨叔子教授说:“对人的教育不‘绿’,对人脑的开发不‘绿’,那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能‘绿’?”新课程下我们应扬起“绿色课堂”的旗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耕出一方适宜的土壤,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充盈孩子们参与和智慧的声音,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浓的绿意。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绿色情境
  就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无意识记占优势,以形象记忆为主,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记忆。作为低年级老师,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争取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课上多运用绘声绘色的讲解、贴切形象的比喻、惟妙惟肖的拟声,力求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燕”这个字笔画繁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记,我在教这个字时,先用简笔画法在黑板上画了一只燕子,让学生观察,然后领着孩子们“画”燕子,最上面的就是燕子的头,中间的“口”作燕子的身体,“北”相当于燕子的一对翅膀,最后给小燕子“画”上剪刀似的尾巴――四点底。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直观的图形,把单调乏味的写字变成轻松有趣的画画。孩子们在轻松的“画画”过程中认清了“燕”字的字形,掌握了笔顺和笔画,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二、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一片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只有在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的时候,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平时备课我尽量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如我知道小孩子特别喜欢游戏,因此让游戏进课堂,常用的游戏形式有“打电话”“摘苹果”“找朋友”等,这种形式能很快地让小朋友投入到课堂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用幽默、风趣、传神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
  三、引导体验感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和生成知识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江南》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我市虽地处江南,但其实荷花并不多,因而学生对诗中描写的情景并不熟悉。教学时我这样引思:看到这首诗,你一定会被诗中的景色所陶醉,让我们踏着优美的旋律,随着迷人的面画,一起走进诗情画意的江南吧。然后在学生的探知期盼中,借助课件步入诗境。优美的图画与动听的音乐给了学生形象的支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后,我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在自然的感悟体验中,无形之间便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
  四、敞开人文情怀,确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亲切可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笑容可以消除学生的害怕心情,充满了笑声的课堂是开心的课堂,是学生学习、交流的有利场所。因此,在教学中,我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信任,对学生尤其是对学得比较慢的学生多提醒和鼓励,尽量少责备,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像个“家”,在课堂的大家庭中能十分自由、愉快地生活;课堂又像个“俱乐部”,在这个课堂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俱乐部成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课前我能真诚地对学生说:“今天这堂课,你们是主人,完全可以按照你们的想法来上,假如你们认为老师讲得不好或不对,可以提出来,没关系。一定要敢说,敢表达。”“请选择你喜欢的……”“请说出你自己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这些也是我现在课堂中的常用语。让这样的爱意和关怀、平等和尊重、期待和鼓励在课堂中长期地坚持下去,学生必定能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五、改变学习方式,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空间
  自主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方法教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生字的分析、课文的朗读等,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又能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如在识字教学中,我都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如熟字加一笔,熟字减一笔,熟字换偏旁,等等。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的眼前“活”起来,依次走进了他们的知识“仓库”,让学生从“学生字”发展到“会学生字”,在探索中逐渐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仅仅依靠个人是不够的,学生是最可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而班级授课制又为教与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学生学习的互动与合作、交流与沟通尤为重要且完全可行。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我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序;有的作音量控制员,控制小伙伴发言的声音,等等。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教师也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还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作出思考。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我想,学生喜爱的应该是一种没有任何压力而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有错误、有失败、有争论,那么就让我们蹲下身子,贴近学生。让我们在教学中构建绿色和谐的课堂生态,营造出一片教学的绿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