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进有效生成,提高阅读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 洋

  摘 要: 小学阅读教学需要全程关照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彰显并促进师生生命质量互动和谐发展。本文从营造互动的民主氛围;捕捉即变的课堂学情;追求弹性的教学设计;把握闪现的应对时机;完善生成的有效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促进有效生成,提高阅读实效的问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有效生成 提高实效
  
  阅读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不可能百分百地预定行进,另一方面从预设到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转化的过程。因此,充分促进有效生成,就能极大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营造互动的民主氛围
  学生是差异的个体,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程度、反应速度、思考深度都不同,因而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激活思维,畅所欲言,通过调整课堂座位、合理安排学伴等,实现组内与组际相融合,尽可能均等学生的学习机会,还学生以个性本真面。因此,建立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民主平等的互动对话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时空共有、内容同创、意义相生、成功互享,从而为有效促进阅读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提供可能。
  二、捕捉即变的课堂学情
  1.从学生自学中捕捉学情。即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读书习惯、方法,思维活跃程度,感悟体验等。既关注学困生,看他们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又关注优秀生,发掘学习经验、优点,借及时掌握的学情适时点拨、鼓励和评价,促使学生的自学深入有效。
  2.从学生互动中捕捉学情。即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及时捕获学生当下学情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一是铺路搭桥。充当学习伙伴,适时为学生作铺垫和引领,激活学生思维;二是去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小组内的共性问题并加以引领;三是抓点扶弱。深入需重点关注的小组中,加强学法指导。
  3.从学生读书中捕捉学情。通过指名朗读、小组朗读、角色扮演、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从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即时分析原因,巧妙施以引领,开展相应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书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4.从学生发言中捕捉学情。聆听学生的发言,一是准确把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态,为教与学提供重要依据;二是顺学而导,通过评析学生发言,准确把握学习思路,及时进行指导;三是反思调整,依据学生发言分析学情,调整教学思路,使随后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追求弹性的教学设计
  有效生成的关键在于教学预设要留有斡旋余地,课堂教学既能再现师生原生态的生活情景,又能接纳意料之外的情况,用“弹性的、有余地的”意识统筹考虑教学预设与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更能运用弹性化方案来处置阅读教学中的负效生成。
  1.弹性设计一:提前预留生成空间。预设目标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照,但它不是固定的程序,更不是最高指示。因而在教学预设上,给师生互动提前预留空间,使课堂教学拥有更大的弹性,容许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完善课前预设目标,并在师生互动中及时修正各个版块的教学时间。
  2.弹性设计二:灵活升降预设目标。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当条件发生变化时,预设目标要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资源,通过合理地增删、升降预设目标,及时调整目标,并随课堂的不断推进,不断地完善以趋向合理。
  3.弹性设计三:相机增补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由多个环节组成,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我们既要灵活地执行预设程序,又要兼顾学情和课掌环境变化因素,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偶然出现的不确定的问题,作出调整,相机增补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开放而又充盈活力。
  4.弹性设计四:及时变奏教学流程。课堂上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只有及时捕捉学情,才能发现学生学习的困惑、理解的偏差、观点的缺失、问题的价值,及时变奏教学流程,加快或放慢教学进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5.弹性设计五:适时替换探究主题。教学中生成性的资源丰富多样,要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处理完,缺乏现实基础,并且信息本身也有重要与次要、有用与无用之分,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评判,遴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替换预设的探究主题,把课堂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四、把握闪现的应对时机
  教学中负效生成有其应对时机,只有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恰当利用生成资源,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使其绽放出不曾预约的精彩,才能彰显负效生成的意义和价值。
  1.关注质疑问难。学生质疑问难是负效生成的重要成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倾听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偏颇等,鼓励学生超越课堂、文本、教师,紧紧抓住质疑中呈现价值的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课堂的有效生成创造可能。
  2.留心多元解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结合自己独特体验后的重新建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样的课文,儿童的感悟就会五花八门。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负效生成既在所难免,又在情理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不以权威主宰课堂,又引领学生在把握文本价值正确取向的前提下,促成学生的个性化的精彩的多元解读。
  3.引发生活体验。学生是通过自身实践认识周围事物,因而我们要设法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学习、感悟新知识,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低段学生发现“三点水旁”与水有关,“木字旁”与树木有关等,对他们来说,这是基于生活体验的重大发现,价值非凡。
  4.适度拓展文本。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开放且富活力。面对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我们不必过于强调以本为本,可据情适度拓展,“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如查资料有时需要的东西没找到,却旁观涉猎收获颇丰并派上用场。
  五、完善生成的有效方法
  完善有效生成的方法,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阅读教学的负效生成。我们奠基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借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特点,引导学生直接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几种有效的方法。
  1.情境生成。即通过再现情境、模拟情境、虚拟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
  2.教程生成。即在预设中留出弹性区间,适当升降目标、适时增补环节,并加以巧妙点拨,在教学中从容迎变、应变,使课堂有效生成。
  3.课题生成。即抓住题眼,从解题入手,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给课题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推想课文内容,理清文路;给课题提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起始环节,明确目标,在源头上有效生成。
  4.词句生成。即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思说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写作目的,从而直达教学目标。
  5.开头生成。即引导学生抓课文开头进行剖析展开教学,从而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中间生成。即抓住过渡句、段,上承下接,前后拓展,快速理解课文内容。
  7.结尾生成。即从文章的结尾入手,然后返顾全篇,向前逆推。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志武.让精彩在随机中生成[J].小学语文研究,2005,(5).
  [3]杨建伟.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