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格红

  摘 要: 本文回顾讨论了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 外语学习动机 激发途径 学习效果
  
  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外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一种内在动因。一般而言,学习动机越强的人,学习外语的目的越明确,学习态度越认真,学习成绩越好。反之,缺乏学习动机,就缺乏学习目的性,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成绩也就越差。相对于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而言,外语学习动机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笔者重点讨论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外语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建议。
  一、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1.Gardner和Lambert的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理论。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加拿大语言学家W.Gardner和R.Lambert[1]就开始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经过12年的实证研究,他们把第二语言习得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真正的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后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语具有工具性目的,希望通过学习该目的语获得某种实际的或具体的东西,如通过某种考试、获得某种职位或职称、阅读专业文章等。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表明,对目的语有着强烈的兴趣,想要融入目的语社团的学习者要比仅把目的语当成工具以获得某种东西的学习者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融入型动机要比工具型动机更有效地激励学习者学习。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有些情况下,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相对于持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更具学习热情,更易成功。在我国,除了很小一部分学习者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或兴趣而具有融入型动机外,恐怕绝大多数学习者都持工具型动机。而且,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动机,以及由成功而转化的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更具作用和意义[2]。目前普遍认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二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同时起作用。
  2.Deci的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理论[3]。8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被引入了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根据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Deci和Ryan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主要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如兴趣、求知欲等。内部动机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持内部动机的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通常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外在动机是学习者主要受外力的支配,如通过考试、获得职位或奖励等,外在动机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俗地讲,内在动机是“我要学”,而外在动机则是“要我学”。Deci和Ryan当时的研究结果是内在动机的作用远远优于外在动机,但随后有研究发现两种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学习中也具有不同的作用,而且当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结合在一起时,更有助于内在动机的提高。Deci后来改变了先前的观点,不再把二者对立起来。
  3.M.Williams和R.L.Burden的具有认知主义(cognitive)和社会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性质的动机模式[4]。M.Williams和R.L.Burden认为,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唤醒状态(a state 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arousal),它引起有意识的决定来采取行动(a conscious decision to act),并导致一段时间内持续的脑力和/或体力的付出(a period of sustained intellectual and/or physical effort),其目的是要达到一个或一组既定的目标(in order to attain a previously set goal/or goals)。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因某种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如兴趣、好奇心等被唤醒,产生了想做某事的念头。这就是动机的原初动力。学习者具备了这种原初动力之后,并不一定决定去做,有时候即使决定去做了,也不一定坚持下去。影响学习者采取某种行动并使之坚持下去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与动机指向的目标相关的因素,即目标任务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二是与学习者相关的因素,即学习者的效能动机(effectiveness motivation)、动机类型(motivational style)、因果观(locus of causality)和控制观(locus of control)等。目标任务本身所赋予的价值越大,它给予学习者的激励值也越大,因此,学习者越趋向于决定去完成这项任务,并愿意持续地付出努力[5]。反之亦然。
  4.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6]。进入90年代以来,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匈牙利学者Dornyei在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和多年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三维结构模式。该模式从语言层面(language level)、学习者层面(learner level)和学习情景(learning situation level)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测量外语学习动机。
  语言层面包括与目的语相关的各种因素,如文化、目的语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该语言的实用价值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者层面是指与学习者个体相关的因素如成就需要、自信心等,它们与动机呈正相关。学习者的自信心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使用外语的焦虑、学习外语的能力、归因和自我效能。
  学习情景层面是指学习条件,包括教材、教师和学习群体三个方面。教材必须符合社会适应原则和个人适应原则,即教材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经验和认知的程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这个层面上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而学习群体则指班集体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班风学风、团体目标等会有效感染集体中的个体,使之具有确定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
  Dornyei的三维结构模式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反映了语言学习动机不仅与学习者主体有关,而且与客体――目的语有关,同时与复杂的学习环境有关。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
  从前面对动机理论的分析来看,影响学生外语习得的动机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方面。内在因素体现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习目标等;外在因素有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教材的选用和教师等。下面,我就从培养兴趣、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等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动机理论,学习兴趣是支配学习者动机行为的最直接动力。我在对我院学生所作的一项“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何?”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0份,问卷收回率93%。其中,只有11%的学生选择很感兴趣,45%的学生选择比较感兴趣,35%的学生选择不太感兴趣,还有9%的学生选择完全不感兴趣。从调查结果可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学习英语只是迫于考试压力或求职压力。学习效果不理想也是导致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学了多年的英语,可是他们目前的英语能力状况还是既不能运用英语与目的语社团成员有效交流,又看不懂或听不懂目的语社团的报刊、杂志或节目。针对这种现状,外语教育者应该首先帮助学习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有趣且有实用价值的学习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

  2.选用适当的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教材的选取要考虑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以我院学生为例,他们是高职院校学生,高职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的教育原则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职学生的目标岗位群是生产一线的工人、报关员、跟单员、经理助理、文秘等,他们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能用英语写商务信函,能看得懂外国客户的询盘、报盘等。而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是文学性的,侧重语言的知识点,缺乏实用性,这样就不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认知的和情感的唤醒状态,这样的无用信息会挫伤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他们在智力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厌倦感。而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内容虽然与岗位技能相关,多为商务活动方面的内容,但内容过于陈旧,都是近乎十年前的内容资讯,这样陈旧的内容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使学生有一种淘汰落伍的感觉。
  因此,学习情景层面的教材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就业取向设置好课程,选取适当教材。在进行课程设置前,要充分进行调研,分析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剖析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素,根据社会需求和能力要素设置课程,选取教材,安排整合教材内容,有利于岗位能力要求的信息保留,与之无关的可以大胆删除。同时,还要开设与其它学科交叉的课程,或开设双语课程,即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当然,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一是英语专业教师多是英语科班出身,不具备相应的各专业知识;二是专业教师虽然专业突出,但英语又有所欠缺,不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语言知识等方面都不能完全胜任用英语进行讲授。
  3.利用各种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而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最为关键。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本课程的明确的学习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并告知学生每节课的具体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目标明确后,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有了前进的方向。阶段目标的实现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反过来又作用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实现目标的动机越强。
  其次,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组的形式以二人一小组、六到八人一大组为原则,组成员要相对固定,并轮流担任小组长向老师汇报作业。每次任务下达时,组成员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求他们共享信息,互帮互助,朝着完成目标前进。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和汇报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1)学生要大量阅读相关信息,查阅不认识的生词短语,这样就训练和提高了其英语阅读能力;(2)学生要学会如何利用媒体资源收集材料,并从浩如烟海的资料库中筛选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查阅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3)学生要将筛选的资料整理成教师要求的形式,制作成PPT,这就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4)学生还要在课堂上口头对教师进行作业汇报,这就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动机非常有效。
  另外,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还应改革传统的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的评价模式,采取过程考核法。过程考核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能力、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综合评价,即课程的总评成绩。过程评价的参数可以有课堂出勤率、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顶岗实习表现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等。过程评价的好处是学生不会因一次考试的失误而具有挫败感,相反,他们的点滴进步都会得到教师的及时认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结语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不仅给我们研究外语学习动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从事英语教学提供了具体理论指导。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具体的英语教与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选取适当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对学生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Gardner,R.C.& 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Newbury House,197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6-49.
  [3]Deci,E.The Relation of Interest to the Motivation of Behavior: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92.
  [4]Williams,M. & 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2003,(4):51-53.
  [6]Dornyei,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
  [7]刘曼,陈虹.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策略[J].安康师专学报,2005,(6):106-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