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复合式听写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骆 玮

  摘 要: 复合式听写是近年来四级考试的热门题型,更强调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由于听写是一个由听者主动参与的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而图式理论恰可用来解释心理过程,因此将图式理论引入复合式听写教学研究更有益于拓宽听力教学思路。针对学生在四级复合式听写中常出现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图式理论提出若干教学策略,使教师在建立,丰富图式进程中,可以有创见,有总结,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听写教学 图式理论 复合式听写 应用
  
  听是人们能够进行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根据美国保尔・兰金(Paul Rankin)教授的统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语言文字使用的75%是通过听说来完成的,其中听占45%,说占30%,读和写只占16%和9%(肖建壮,1997:23)。近年来国内各种英语考试的听力比重逐年增加。特别是2008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试行,听力更是推到约占考试70%的重要地位上。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对比新旧四级题型发现,复合式听写在新机考中被保留下来。不仅如此,教学实践也表明,听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测试手段,与考生许多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如词汇量、拼写能力、理解能力、速记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可以通过听写检测出来。在日常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英文电影、歌曲和新闻报道等多元化材料进行复合式听写教学。这对夯实听力基础、提高理解能力都是有效的促进。
  听写不仅仅是听音辩词,进行信息输入的被动接受过程,也是措辞组句,进行意义重建的主动处理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不同层次的心理状态,且由低到高形成一个体系。较低层次的心理状态是听者对语音、词汇和语调的识别;较高的是对语法、逻辑的分析与综合;最高层次的是对语篇的预测、反复验证乃至最后修正。所以,听写实际是一个由听者主动参与的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而图式理论恰是可以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近些年来被广泛运用到语言教学研究中。我研究了图式理论在复合式听写教学中的应用,为听力教学改建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图式理论概述
  1.图式理论的由来
  图式(schema)概念早在18世纪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提出,旨在用先验的图式联结纯粹知性概念和感性直观。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图式被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Bartlett,1932:201)。此时的图式理论还只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为代表的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他把图式称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Rumelhart,1984:163)。这时图式理论成了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进一步丰富了图式理论,阐述了图式在知识中的作用。图式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其在语言行为中的解释力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图式理论的特点
  根据现代图式理论,图式是一种知识结构。所有的知识按一定的关系组成单元,各个单元之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长期存在人脑中。当人们接触到新信息时,人脑中已存的图式通过筛选机制把与新信息相匹配的部分呈现出来,完成新信息的处理。又因新信息有的部分不能找到完全匹配的图式,出现了新信息无法理解的状况。但仍有两种方式来处理这样的新信息:一是信息解码、重组后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扩大;一是完全建立新的图式。因此,不难看出现代图式理论具有如下特点。
  (1)互联网模式
  现代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论,即知识如何被表征,以及这种表征方法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大脑中不是线性组合,而是具有层次结构且相互关联的,所以表征知识的各种图式也具有层次结构且可以相互嵌套。这很类似于互联网模式,图式的层次越高,信息越抽象,范围越广;层次越低,信息越具体,范围越小。具备了若干知识点及相互联系,便可以创建新的图式。
  (2)具象表述
  图式可以在各种层面上表征知识,可以是一个符号、一种物体,也可以是思想观念或生活经历。例如,鸟的图式包括有翅膀、有羽毛、能飞等;做梦的图式包括大脑活动,睡眠不好,弗洛伊德等。图式以临时应激的形式存在,通过引导个体的知觉、记忆和推理过程来预测和控制社会世界。当现实世界的一个具体示例与某个图式完全匹配时,图式被激活,人可以产生灵感。
  (3)动态过程
  当人们接触新信息时,会不自觉地用头脑中原有图式进行处理。这一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积极的动态过程。当新信息与人们现有图式完全匹配时,新信息加到现有图式中,图式不作任何改变;当新信息与现有图式不完全匹配时,人们要对现有图式作出调整再吸收新信息;当新信息与现有图式冲突时,人们要重新建构一个新的图式去适应和接纳新信息。由此可见,图式具有动态性,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丰富扩大。
  三、图式理论在复合式听写中的应用
  1.从图式理论看听力理解
  按照图式理论的观点,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听者原有的背景知识与新输入的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过程涉及三种图式,即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即“自上而下”信息加工过程(top-down processing)和“自下向上”信息加工过程(bottom-up processing);以及三个阶段,即概念加工阶段(perceptual process)、语法分析阶段(parsing)和运用阶段(utilization)。
  语言图式指语音、词汇、句子等基本语言知识;内容图式指与材料相关的主题;形式图式指材料的体裁、修辞等知识。自下而上信息加工方式又称“微观信息处理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又称“宏观信息处理过程”,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概念加工阶段是听力理解过程的开始。此时声学信号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涌入大脑且迅速更替,形成大量的新信息。因为声学信号以回声形式存在大脑只有几秒钟时间,听者的注意力会有选择地集中在某些信号上。这些信号与听者掌握的语言图式密切相关。
  语法分析阶段是听力理解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涉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自下而上信息加工时,听者从音素到词语再到句子,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时,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其中,背景知识包括高层次的图式,如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这一阶段,听者运用具体的语言图式,将语音、词语、句子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处理好,以摘要形式暂存于记忆中。再运用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进行自上而下的处理,使短暂记忆成为长期记忆。这两种过程既平行又交替,周而复始从不间断。这时听者便获得对输入信息的理解。
  运用过程阶段是听力过程的第三阶段,有总体认知和筛选功能。听者要把保存在短暂记忆中的信息加以分析、筛选和整理,然后存入长期记忆中,为听觉渠道积累知识。
  2.如何应用图式理论进行复合听写教学
  复合式听写是近年来四级考试的热门题型。它比听力选择题更强调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要做好复合式听写,考生需在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多加实践练习。因为听写贯穿着期待、预知、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一系列过程,将图式理论引入到这一心理过程分析中,可以有效地指导复合式听写教学。

  (1)学生在复合式听写中常遇见的问题
  ①学生在听写中“抓小放大”,习惯性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具体单词上,而不是整句话乃至语篇的意思上。尤其做后三项填空时,往往只能记录长句的只言片语,抓不住关键词,很难自己组织语言。
  ②由于学生对西方国家人文地理知识接触有限,很容易造成“图式缺省”,从而影响对语篇的理解力。近几年复合式听写材料多为说明文,且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如果学生平日知识积累不够,也会影响听写效果。
  ③学生因语言图式掌握不好,基本功不扎实,听写过程中往往听不出单词或句子。即便听出,在单词拼写方面仍频频出错。结果费力听出来,却仍然一分得不到。
  (2)复合听写教学的方法
  针对学生在复合式听写中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正确运用教法,有的放矢地将理论和教学结合。根据图式理论对听力教学的研究,人们发现如果听者头脑中没有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或相关图式未被激活,那么听力理解就会出现偏差或无法进行。如果听者头脑中积累的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越多,他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正确,同时也有利于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新图式。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图式,激活已有图式,并利用相关图式建立新的图式。
  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图式概念
  图式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互联网模式。当理论引入听写教学时,首先要使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结正确无误,才能保证图式的正确,继而保证听写的正确。所以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得到充分重视。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相关语音知识,使学生能较好掌握单词重音、连读,以及英美发音区别等微技能。还要将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充分优化影响听写的各种要素,提高学生建立正确图式的自觉性,达到良性循环。学生只有基本功扎实,在听写中才能避免单词听不出、拼错或句子写错的低级错误。
  ②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
  图式理论有具象性的特点,即图式可以在各个层面上表征知识。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背景与经验,头脑中建立起若干相应的图式。教师要在听写教学过程中,充分激活这些相关的建立在各个层面上的图式。教师可将平时听写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即听前预测、听中理解和听后检测阶段。
  在听前预测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图式,尽早进入听写状态。如让学生对相关的关键词进行自由讨论,展开无限联想;通过提问,图片展示或讲解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充分激活图式,做好听前准备。
  在听中理解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激活的图式,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听写过程中。第一遍听写时,引导学生利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进行泛听,把握材料大意,粗略记录。第二遍听写时,引导学生利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进行精听,听辨出重要的细节信息并详细记录下来。
  在听后检测阶段,也就是第三遍听写时,引导学生同时利用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检查,修正前两次所听到的内容,最终完成听写任务。
  所以,学生大脑中的相关图式激活得越早、越多,越容易较快进入听写状态,并将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难点上。就能避免将注意力平均分散到每个细节而不能理解语篇的情况。已有相关图式的激活对处理复合式听写后三项长句作用巨大,只有高效地记录了重点细节,才能恢复出最接近原意的句子。
  ③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并努力创建新图式
  图式理论强调图式并非一成不变,也是不断丰富并可加以创建的。在完成听写进程后,教师应及时和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刚听过的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词汇与文化背景知识等。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言总结,造就一个良好的听说氛围,帮助学生吸收知识、丰富图式;在教学中提供相关的足够的知识,使学生建立新图式。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可降低因“图式缺省”而造成的对听写材料陌生、不能理解语篇的弊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图式理论应用到复合式听写教学中是对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它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推行,如先从听写中有选择性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开始培养,再对学生猜测能力进行深化,最后磨炼快速分析归纳的记笔记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机器。在建立、丰富图式的过程中,有发现、有归纳、有创造,有利于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建壮.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7.
  [2]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3]Rumelhart,D.E.Schemata and the Cognitive System[M].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