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职业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高林

  摘 要: 在金融危机冲击、高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行为、标准、心理将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出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 误区 问题诊断 职业指导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形势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85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在金融危机冲击、高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将会更加忧虑,心理承受力将会加大。
  
  一、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的误区
  
  在就业群体中,大专院校毕业生与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相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在就业竞争市场上相对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当代大学生由于缺少艰苦的磨练,心理承受力弱,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心理,如胸怀大志却不敢面对现实的反差;注重专业能力发展,但在实际价值取向上更看重物质利益。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六种心理误区:
  1.对自己认识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
  一些名牌或重点大校毕业生,仍以“天之骄子”自居,对自己的定位缺乏客观评价。在择业过程中,好高骛远,追求高薪,进大机关、名公司,不愿到基层单位。然而,过高的期望值一旦落空,就容易心灰意冷,对未来失去信心。
  2.就业观念陈旧,市场竞争意识较低。
  人力资源总是在不断竞争、交换、流动中达到最佳配置状态,但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求稳怕动,追求一步到位,把毕业前的择业看成“一锤定音”的终身大事,不懂得预定目标,分步实现美好人生。
  3.自主择业意识不够,缺乏主动性。
  多数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学校推荐,等着单位上门招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等或靠父母找关系,缺乏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靠自身的实力赢得竞争的积极求职心态。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择业范围狭窄。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分注重专业对口。师范学院出来一定要选择当教师,医学院毕业的只愿进医院,限制了自己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挥。
  5.过分追求自我包装,夸大自己能力。
  有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分注重那些如烫金的简历、彩色名片、艺术照片等华而不实的包装,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追求虚荣的印象。有的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过分夸大自己,给招聘单位留下骄傲、不踏实的印象。
  6.盲目从众心理,缺乏独立的择业见解。
  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忽视自己的特长、兴趣、所学专业的特点,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和职业设计,看到大部分同学选择热门单位、热门职业,自己瞎跟风,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
  经济危机促进人们就业观念更新。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直通车”已不复存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延伸,国内经济困难将逐步增加,高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就业观念必须改变。
  
  二、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问题诊断
  
  1.自我同一性混乱。
  大学生大多尚未达到自我同一性的定向,还处在迷茫、仿徨或摸索之中,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常常在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几乎是紊乱不清的,面对选择茫然无序,犹豫不决,躁动不安,情绪时好时坏,独立性、自主性弱化,自我目标的追求受他人和同伴群体的制约。由于同一性的混乱,极易在就业问题上心理失衡、盲目从众和攀比。
  2.追求自我实现的痛苦。
  大学生的择业动机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一方面追求个人潜能和特长的发挥,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现实利益的高追求,两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择业动机的主导方面,并成为其理想中自我实现的标志。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常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择业良机。当片面的自我实现价值标签受到打击粉碎后,自我被痛苦所折磨,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
  3.追求公正的偏执。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机会均等,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还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和地方壁垒还没有打破,从政策上对生源等还有种种限制。此外,有些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或者附加如身高、相貌等“苛刻”条件。还有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整,难免有人情关系、钻空子等丑恶现象。凡此种种,使不少毕业生深感平等、公开的市场原则没有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有的因此抱怨自己“出身”不好,“生不逢时”,怨天尤人,而缺乏必要的理解、耐心及发展的观点。在求职问题上追求公正本身无可厚非,但若表现得过于偏执,则难免给求职择业笼罩上一层心理阴影。
  4.自卑感的重负。
  大学生自卑感强的来源多种多样,不仅仅表现在事业、能力方面,某些生理、心理缺陷及个人目前地位和生活挫折等原因也会使他们产生轻视自己、厌恨自己,自感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自卑感强的学生,在求职时缺乏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更怕竞争失败的打击,心理上往往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
  5.挫折耐受性低。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挫折本来难以避免,有的可能经过多次挫折才能获得成功。但是,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对于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挫折,不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一撅不振,情绪低落,产生失望、焦虑、苦闷及心灵扭曲等心理。
  6.社会适应恐惧。
  这些年来,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差,如进入工作角色慢,动手能力差,协调关系能力弱,空有理论,小事看不起、大事干不了,等等,这使大学毕业生们深感社会对他们的接纳有偏见,给其走上工作岗位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独立性较差的大学生,心理恐惧难以消除。
  
  三、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职业指导
  
  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选择是以自己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的。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选择行为、标准、心理也将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加强职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1.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己。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困难。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区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2.确立人生目标,设计职业人生。
  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顺利通过就业或自主创业,并不断地发掘和拓展自己的潜能。
  3.实事求是。
  在求职过程中,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对职业市场作详细的调查分析,结合所学专业及个人的兴趣、价值取向,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蓝图。
  
  参考文献:
  [1]吴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理性趋势[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08).
  [2]王自强.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3]黄希庭,徐风妹.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4]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