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建构式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宜宜
摘要: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广大教师所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激活相关的图式,科学地导入文章,并运用整体语篇结构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语篇教学
一、引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当前全球化环境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信息高速公路中近百分之八十的信息是由英语承载,许多技术性质和科学性质的文献资料都采用英文撰写;而阅读,作为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并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点可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及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比重体现出。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英语教学所关注的首要问题。然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课程偏重于词、句、语法讲解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讲起来没有新意,学生学起来非常乏味,其弊端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近年来,国内外外语教学研究者对图式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述,并用它来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的心理过程。实践表明,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理解中起着极大作用,对外语阅读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希望对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和改进,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图式理论
“图式”一词源自古希腊文,原意为“外观,形象”,后来转意为“对最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描绘,或略图、轮廓、抽象图形”,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非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图式实质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
图式理论最早由康德(Imuuanuel Kant)引入哲学领域。后经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jet)和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等人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Schank和Abelson把图式看作人们常遇到的情景的原型;Carrel和Eisterhold则把图式看作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构架。20世纪8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把图式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上来,用来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新信息的同时,需要将所输入的信息与大脑中已知的相关的图式概念,过去的图式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三、从图式理论透析英语阅读过程的本质
阅读理解并非是一个简单、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作者的语言与读者的先验或记忆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涉及到读者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诸如字形结构、词语涵义、文法结构、篇章结构规律、线索以及对自然世界认识能力等,把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转换成与一种现实吻合的思维表征。
传统的阅读教学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以词汇、语法讲授为中心,其弊端在于它虽然使学生对句子内部结构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及对语篇有局部的理解,却无法使学生对语言赖以生存的情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即忽视了一系列影响阅读过程的语境因素,把阅读过程当作一种纯粹的语言知识的应用活动。随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阅读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解码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即“自上而下”模式。
图式理论认为,科学的阅读理解过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运作在各层次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两种阅读方式在阅读中往往是交替使用,互为补充。自下而上,读者运用建立在文章文本基础上的信息,如字母、单词、句子结构等而达到理解语篇的阅读方式。自上而下,读者利用自己已有的图式,即已有的与语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与经验去预测输入的信息,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是由三种图式知识决定的:语言图式(linguistics schema)、形式图式(rhetorical schema)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掌握程度,即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逻辑结构、修辞方面的了解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内容范围的有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这三种图式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文字的基础,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而形式图式则是调用内容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们通常能够认识到语言图式的重要性,强调词、句和语法的学习和记忆,却忽略内容图式的重要性,不重视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以上三个图式与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容、形式相互作用。英语阅读的失败常常是因为缺乏内容图式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对语言知识教学和背景知识教学一视同仁,构建学生的内容图式。
四、产生阅读障碍的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即学生在字面上完全读懂了一篇文章,但却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层涵义。阅读理解的失败可归于以下三种情况:(1)读者不具备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语言障碍,读者也无法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这种阅读困难主要出现在某些自己不熟悉、专业性较强、术语较多的文章中。(2)尽管读者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合适的图式,但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和信息来激活读者的相关图式,因此感到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3)读者的背景知识与目标语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只有读者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文章的信息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理解的效果。
五、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认知过程,图式阅读理论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对这一过程予以科学的分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图式理论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既要重视语言基本功,又要强调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跨文化知识背景的书籍,以开阔眼界,扩充知识,建立丰富的内容图式;并且要积极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将已有图式与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帮助他们不断把新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以达到最佳的理解效果。
1.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激活相关的图式,科学地导入文章。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新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的,而对新事物的理解往往受头脑中已存图式的支配。根据图式理论,读者是否具备相关图式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如果缺乏应有的图式或不能有效地激活图式,阅读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导入活动,积极调动并激活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头脑中有关课文内容的信息,使他们在已经掌握和将要掌握的知识中搭起桥梁,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力,使看似枯涩难懂的文章通过图式分析而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因此,在对课文进行阅读讲解前,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课前思考讨论问题,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知识。这是导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Winston Churchill-His Other Life”一文中,设计了如下的课前热身导入问题:A.Do you know WWI and WWII?(Time,Main Parties,Reasons,Main Leaders)B.Is Churchill British Prime Minister or a painter?C.What is your impression of Churchill as a human being?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员根据自己实际掌握的历史知识,回忆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发生原因、主要参战国及领导人,属于启发引导环节;而第二和三个问题是一个深入过程,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表明自己的困惑,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推理和预测。这些导入活动正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可以引发他们讨论的积极性,使相对生疏的文章更加贴近生活。通过回忆历史联想,激活头脑中已存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章内容的兴趣,从而达到新旧图式的编码与匹配。
2.运用整体语篇结构分析文章。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单词、词组、结构等的讲解,而应在以整个语篇为中心的大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整体语篇阅读教学可叙述语体结构,论证语体结构,把握文章的深层意思和作者的主要意图等。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曾说过,如果将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这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则是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语言图式和形式图式理解文章;而水下的八分之七则是学生科学利用内容图式达成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包括各种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要利用自己记忆中的各种图式,对事物的观点、信念、态度、兴趣以及对世界的认知等作出联想、解释、评论、校正、推断,从而达到对语篇的科学理解。
3.运用图式,化知识为技能。
通过介绍背景知识,激活图式,导入课文及语篇整体讲解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了解,激活了相应的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此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进行复述或改写,以强化所获得的信息,实现把掌握的知识通过图式转化成技能。同时,进行一定的阅读训练,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技能、阅读策略、背景知识和语篇知识等,逐渐地在大脑中积累并形成各种特有的图式,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文章,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结语
通过不断实践尝试,我们发现,图式理论反映了阅读的真实过程,揭示了阅读的内在本质,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整体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改进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缺点和不足,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扫除阅读过程的障碍,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扩大知识面,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并激活图式理论,积极构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德森(Andemon.N.J.).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2003.
[2]孙广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3]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6]Brewer.W.F,Treyens.J.C.Role of Schemata in Memory for Plac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8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