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萌
摘要: 文章通过对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理工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多重学习动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作者从调查访谈入手,在正确培养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依据学生学习动机采取相应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学习动机 调查分析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外语的习得及成效受多种因素制约,除了学习者语言智力或天赋的差异外,学习者的动机对学习的效果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个人性格、情感尤其是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者学习外语方面作用重大。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1]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作了一次针对理工科大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1.学习动机的理论介绍与分析
中外学者一般把动机被视为一种内在的动力,一种感情的作用,一种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欲望。研究动机最早最有影响的是加拿大学者Lambert和Gardner。他们从50年代开始对动机进行长达二十五年的连续探索,他们把动机划分为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另一种语言的目的是要成为这个语言社团的成员,学习者不但要学语言,而且还要准备接受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为了某种实际目的,如阅读科技文献,寻找职业等而学习另一种语言。)并解释了动机与原因及态度的不同。很多中外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动机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如把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与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由此可见,动机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即某些外在因素的改变可导致动机强弱的变化。这种对动机的划分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也有类似的划分如:surface motivation与deep motivation、global motivation、situational motivation及task motivation。中国学者朱纯在上述对动机划分的基础上对动机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他把动机分为兴趣动机、交往动机、成功动机及声誉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又把动机概括为两大类:直接的狭义的动机,如求知的需要等;间接的广义的动机,如将学习视为自身的社会职责或为实现一个远大目标等。以上学者对动机类型的划分角度虽有所不同,都是在Lambert和Gardner的归附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深入,但从宏观上划分也不外乎两大类:归附型动机,即间接的广义的、深层的、内在的动机;工具型动机,即直接的狭义的、表层的、和外在的动机。
2.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研究方法
2.1.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在某一类本科理工科大学2007级学生中随机选择出的126名学生中进行。这些学生中全部已经学过了7年以上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自己的学习体会及学习经验。
本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抽取的126名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126份,收回126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15份。由于在问卷之前就已经向学生说明,此问卷的用途是作教学研究,问卷的回答以匿名方式进行,与个人考试评分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能客观地反映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1.2问卷设计与分析
整份问卷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参考了Biggs还有文秋芳、秦晓晴、高淑玲等人有关语言学习状况和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包含一个量表,即学习动机量表,含有15个题项,问卷参考莱科特五级分制(Likert Scale)并进行简化,只设计了3个维度,按对问题赞同的强度和对所提学习行为的操作频度由高到低排列,按分值统计结果,以便进行量化分析。
2.1.3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1)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是一种挑战,只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比较简单。在问到大家“是否认为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时,也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确实有这种感觉。第八题,关于“英语学习令我激动”这种说法,只有16%的学生完全认可。这说明虽然参加调查问卷的学生英语基础都不错(抽样学生来自于一类本科院校)而且有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是作为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对他们而言,依旧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2)虽然英语学习并不容易,但接近80%的学生依然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
(3)超过60%的学生认为英语可以开阔视野,接近80%的学生同意“英语是我了解其他国家文化何人民的桥梁”这种说法。数据表明,英语不仅仅是一门教授语法知识的学科,更是为学生们阅读科技文献、了解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
(4)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比较明确。接近70%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和以后找个好工作是直接相关的,接近5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父母的要求,或者说是在父母的教导和影响下,大家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很到位的。第11题和第13题的百分比很直观地表明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来自于通过考试,拿到文凭,以及毕业后能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5)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60%以上的学生们都能正确对待,找出相对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
3.讨论与建议
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学生进步空间的重要手段,只有了解学生如何学、为什么学,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调查问卷的15个题项,已经涵盖了如下7个学习动机类型:
(1)“内在兴趣”,即对目的语及文化的兴趣。
(2)“成绩“,主要与考试以及升学资格,毕业证书有关。
(3)“学习情境”,即课程,教师,教材,班级的影响。
(4)“出国”,包括出国寻找教育和工作机会,体验文化和移民。
(5)“社会责任”,即报效祖国和父母。
(6)“个人发展”,即获得好的职业,地位,成就等等。
(7)“信息媒介”,即通过英语了解信息,学习其他专业。
根据这7种学习动机类型,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3.1分析学习动机低落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找对策。
从上述对动机调查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低下的原因是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时情感体验是消极的。这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可能是学生本身外语素养较低,也许是教材枯燥,教学方法陈旧、乏味。也许是其它科目学习负担太重,或者是对英语及其包含的文化不感兴趣。对于以上种种原因,应分别找出对策。肖得法、张积家(1994)认为对学习负担过重者,应适当减轻学习压力;对外语才能较低者,应加强学习辅导,延长学习时间;对英语文化不感兴趣的,应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证明这些措施是很有效的。采取这些措施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明显的提高。
3.2在教学方面,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1)加强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课程的目标要求,或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清楚、明了,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有明确的要求以便时常进行自我评估。
(2)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灵活多变。有意识地创造具有信息差的语境引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样的课堂活动很多,如双人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讲故事、做游戏、听英文歌曲、学生共同完成一篇文章写作(如写报告)等。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鼓励者、咨询者或参与者。培养了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兴趣,促进了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的转化,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高一虹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
[3]高淑玲.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选择及运用的调查与分析.高等理科教育,2007,(4).
[4]李俏梅.学员英语学习动机激发之管见.武警学院学报,2007,9月.
[5]郭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教学.晋东南师专学报,1999,12月.
[6]张秀坤.谈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College,Vol.19 5,2005.
[7]何湘云.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初探.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No.4.
[8]王裕坤.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No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