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教学情境下的小学数学“激趣”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特点及学习目标,基于具体的教学情境,运用相关的策略,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探索性情境、数学自主探索情境和数学操作性情境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激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13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25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特点及学习目标,基于具体的教学情境,运用相关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中“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往往要借助与动作有联系的表象作为认识的基础,通过创设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其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关键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11-3时,可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给其他同学看,要求上台演示操作的学生从课前准备的小圆片中先摆出8个黄色的小圆片,再摆出3个红色的小圆片,并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列出加法算式。接下来在学生做好的基础上画出虚线表示去掉,引导学生思考11-8该怎样做,也就是8+( )=11。这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兴致勃勃地学习数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创设数学探索性情境中“激趣”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这就决定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探究中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针对学习要求与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利用实物演示和操作来讲解加减法之間的关系,先借助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用加法算减法,然后脱离图示看着加法算式来计算减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 8时,就要充分利用实物图形、教具、学具,通过摆一摆、算一算、比一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方法;而在教学十几减7、 6等时,如果继续采用直观教学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应逐步脱离实物图形和操作,过渡到会看着加法算式来计算减法;最后过渡到让学生遇到减法就会直接想加法来计算。用“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让学生独立思考,不但逐步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在创设数学自主学习情境中“激趣”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基于此,教师应当立足具体学生具体学习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数学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凭借此情境进行自主学习数学,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中,学生刚开始不习惯逆向思考,感到很难掌握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教材出现了许多插图以及看图列式计算题,我就通过教材提供的知识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把图意表述出来,这就涉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安排一个自主看图说话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口述算理的过程中,既有效促进学生的言语能力发展,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11-7=( )时,可教学生回答出因为7+(4)=11,所以11-7=(4),从而让学生在口述算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20以内退位减法是以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练好,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可在加强训练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口算卡片、口算图形等方式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听算练习,逐步达到熟练计算。在听算训练时,教师的口述速度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练习中,适当插进一些进位加法的题目,进一步熟练进位加法对提高减法的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找朋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在创设数学操作性情境中“激趣”
   小学生喜欢在相关的活动中参与数学学习,喜欢在具体的相关操作中学习数学。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数学操作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学习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时,还必须充分发挥课本插图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例如在教学11-9的计算方法时,课本里给出两幅插图,并根据插图的含义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两幅插图苹果的排列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右图中的有9个苹果用虚线圈起来,表示去掉,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苹果,使学生直观地看到9加2等于11,11减去9等于2。可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使学生领会到加减法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用加法来计算出减法的得数。这样,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明确了学习要求,对相关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凯明.趣味数学课堂的构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9).
  [2]蔡亦容.构建活泼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6).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沈育海(1971.9— ),男,汉族,福建诏安人,专技十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2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