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七氟醚及异丙泊酚复合麻醉后对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七氟醚及异丙泊酚复合麻醉后对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七氟醚及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A组患者给予七氟醚复合麻醉,B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麻醉,对比两种麻醉药物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A组术后48hMMSE认知功能评分更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应用都会降低患者认知功能,但术后均会在72h内逐渐恢复,其中七氟醚复合麻醉后认知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可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142—01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会增加患者治疗中不适感;因此在术中展开麻醉干预对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手术顺利有着积极作用。但不同麻醉药物的应用患者术后所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为明确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有效改善其术后记忆力降低、思维紊乱等不良症状,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七氟醚及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I~I1级;A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7.0±9.0)岁,行七氟醚复合麻醉。B组男16例、女9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67.0±8.0)岁,行丙泊酚复合麻醉。所有患者和家属皆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呈平卧位状,建立静脉通路,行面罩吸氧支持,并給予患者常规心电监护;随后行麻醉诱导,给予舒芬太尼8~10ug、咪达唑仑0.1~0.15mg/kg、依托咪酯0.1~0.3mg/kg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8~10mg静脉注射;维持呼气末co2分压保持在30~40mmHg。然后对A组行七氟醚2~4%吸入麻醉,并复合瑞芬太尼0.1μg/kg维持麻醉。B组行丙泊酚5mg/kg复合瑞芬太尼0.1μg/kg维持麻醉1。
  1.3 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后短期认知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4h、48h、72h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总分值为3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效果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所有研究观察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中统计并分析,计量数据资料行t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在术后48h其MMSE评分更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d认知功能恢复术前水平,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骨科病症发生率不断增高,髋关节骨折是其中尤为常见的一种,手术作为其主要治疗方式,因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因此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必不可少。但因老年患者自身机体耐受性降低,其对于手术与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也低,因此在术中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对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缓解其应激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着积极作用。七氟醚经吸入给药,作为一种挥发性麻醉药物,它能够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进行抑制[2],为患者提供平稳的麻醉诱导,具有良好的肌松效果,可缩短其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则能通过增强γ—安酪酸A受体功能发挥其麻醉效用,但在抑制NMDAR与增强GABAR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从而影响其术后学习与记忆。两种药物都具有可控性强、麻醉起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麻醉药物,均在术后3d内完全恢复期认知功能,其中A组—七氟醚在术后48hMMSE评分更高于B组,其效果相对更理想。
  综上所述,七氟醚与丙泊酚应用都会降低患者认知功能,但术后均会在3d内逐渐恢复,其中七氟醚复合麻醉后认知功能较丙泊酚复合麻醉后更高,可在临床中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伟.七氟醚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5):51—52.
  [2]陈勇,范军朝,洪道先.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3):328—3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