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学在乡村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多元教学是针对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方式而言的,多元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学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乡村美术教学现状,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创设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课堂基础。本文首先从多元教学在乡村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提出了多元教学在乡村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多元教学;乡村美术教学;重要性;应用分析
素质教育的提出将乡村美术教学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乡村美术教师,要意识到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摒弃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环境,为乡村中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多元教学在乡村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多元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美术学习环境。
其次,多元教学在乡村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調动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多元教学在乡村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元教学在乡村美术教学中应用分析
(一)多元教育理论,构建新型课堂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还可以帮助一些问题学生改善学习问题,提高学习质量。
之于乡村美术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结合目前的乡村中学生美术学习现状,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和学习观念,对乡村美术教学进行重新的定位和分析。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美术教学的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美术课堂。
(二)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过程中;以此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提升。作为乡村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根据美术教材内容以及中学生美术学习需求等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美术学习环境,为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乡村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些动画电影入手,比如学生喜欢看的动漫,如《海底总动员》、《马达加斯加》、《冰河世纪》等等。教师可以从这些影片中的动物形象入手,引申到学生日常所见,看看我们动漫电影中的动物形象于实际生活中的动物形象有哪些不同,以此得出美术作品的形象都是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可以以生活实际为原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新的形象创作出来。此过程能够弥补传统乡村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创造力的缺憾,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人教版教材中也涉及到了很多美术与生活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美术与生活是有着莫大的联系。以此为基础,结合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目标,我们要善于借助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学会观察生活,使学生具备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多元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能力
多元教学内容,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当的进行美术教学内容的拓展,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将有限的美术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我们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按照教材的活动进行教学之外,还要适当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如在学习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学习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场景创设,让学生进行教室、房间等的规划和设计;引导学生将现阶段具备的一些美术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巩固课堂美术知识牢固程度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美术教学内容的拓展,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美术知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美术知识,同时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全面提升乡村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多元教学在乡村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作为乡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善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乡村中学生创设多样化的美术学习环境,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秀珍.多元视角下的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
[2]曹文.论多元视角下的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