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进生受歧视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后进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观察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学生低头不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师对这些孩子基本上也不过问。针对这一现象,指出学校考核制度存在问题、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入学基础不够扎实等方面来分析后进生受歧视的原因。最后,根据这些原因提出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优化考核制度,加强师资在职培训,提高职业素养;教师要关爱学生;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老师共担教育孩子的任务;学生自己也要自我反省等等策略。从而,帮助后进生在学校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积极的转化。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后进生 积极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由于智力水平的高低、生长环境的差异及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在任何一个班级体里都有少数学生在学习方面稍微落后于大多数学生,这一类学生在他人眼中就是所谓的“差生”,也叫“后进生”。在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提到“后进生”,这类学生大多会死记硬背,学习压力大但效果却不明显。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可教的,他指出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与书本知识有关的课外书,并且这些书本能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引发思考。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刚开始会耐心的教育他们,但若这些学生成绩却没有进步时,老师同样会在第一时间放弃这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优秀的孩子身上,被放弃的孩子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后进生”。
  1后进生受歧视的现象
  (1)座位安排不恰当。目前大多数班级排位,纵向有八排学生,中间四排,教室两边各两排,班主任一般会把优等生和中等生排在中间,中等偏下和后进生排在两边,甚至将班级倒数的一两位学生单独放在教室的角落。
  (2)老师上课不提问。经观察,在一节语文课堂上,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随机点名回答;二是以“接长龙”的方式。不管是哪种方式,老师潜意识里就偏向于中上等学生,对中下等的学生提问较少,对“后进生”是不闻不问。
  (3)同学的嘲笑与讽刺。在小学校园里,结伴现象也比较多,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與班级成绩落后的孩子玩,甚至父母也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差生”,这样的教育就导致了同班同学就会将他们孤立起来,且狭隘的认为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却不知这些嘲讽会给后进生带来极大的创伤。
  2后进生在课堂中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2.1学校因素
  (1)学校考核制度不完善。学校考核制度关系到教育公平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但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对班级、教师和学生的考核都不够完善。比如:学校对各个班级的考核出现剔除每个班里倒数几位“后进生”的现象,对老师的考核主要看班里有多少优秀学生,所带的班级排名多少。这样的考核制度会让老师们觉得:既然班里的差生不在评估范围之内,在他们身上花时间也成效不大,还不如“抓大放小”,重点培养中上等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后进生的学习没人管,品行没人教。
  (2)素质教育没有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实情况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每个学校都以成绩和排名来评价学生。对于这些后进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成绩落后于其他学生,在老师眼里就会觉得他各个方面都不行,不仅没有公平的对待后进生,还忽视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抹杀了他们身上所有的闪光点。
  (3)教师学历水平较低,职业素养不高。目前我国小学师资,尤其是农村地区,大多数老师是大专文凭,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职业素养有待提升。作为一名老师,要热爱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然而农村教师却有很大的歧视心理,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是个“笨蛋”,没法教,也教不好,把责任推给家长和学生自己。
  2.2家庭因素
  (1)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中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到孩子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品行的高低,这自然而然也会决定老师对孩子的综合评价。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喜欢打麻将,玩手机,打游戏或者家里充满了吵闹声,则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父母的样子,这样不良的家庭氛围就会毁灭一个孩子的成长。
  (2)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启蒙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然而,有些父母会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于是就会对孩子放纵不管;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好坏都是老师教出来的,成绩差也应该找老师;还有些父母认为“读书无用”。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将教育孩子推卸给老师或是放任自流,殊不知仅凭老师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2.3自身因素
  (1)智力发展低于正常水平,学习较为吃力。由于遗传、早期教育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引起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也不同,其主要体现在人们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等方面高低不一。在观察每个班的“后进生”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都要低于正常水平。他们反应迟缓,记忆力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低,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如果老师没有耐心,就会将他们放弃。
  (2)文化基础薄弱,缺少自信心。有些学生并不是不想学,而是前期基础没有打扎实,后期老师教的新知识越多,不懂的就越多,日积月累,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之前遇到一位学生,他的作业本上字写的很工整,但是卷子空白,出于好奇地问他:“你是不想写还是不会写呢?”他说“不会写。”经过几番过问之后,发现他试卷上百分之八十的字都不认识,只认识非常简单的生词,而事实上这张卷子考的都是书上基本的生词和句子,并没有超纲。显然,他不会做题是由于书本知识落下太多,基础知识非常薄弱造成的。并且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他们不敢回答问题,怕犯错,缺少自信。
  (3)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同学不愿与其交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获得他人尊重与欣赏的重要条件,而老师和学生眼中的后进生在德行上有很大的缺失。根据班主任所说,让个别孩子单独坐一个位子,是因为他与同学们相处不来,如:骂人、打架、偷拿同学物品等。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让老师反感,也会失去同学的关爱与尊重。   3为了让后进生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该采取的相关对策
  3.1学校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改进考核制度。学校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个培养人才的场所,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因此,需要发动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去挖掘孩子的潜能,促进他们长远发展。所谓的成绩、分数只是孩子在学校阶段接受智育所取得效果的外在表现,这仅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不应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更不应将后进生的成绩剔除在班级考核范围之外。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道德素养。师资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学校组织培训大多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理论知识为主,却忽视了重要的道德素养。事实上,老师的教学技能或者理论只能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学业帮助,只有老师高尚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才能让学生难以忘记并且终身受益。所以,学校在进行师资培训时,必须强调将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
  3.2教师方面
  (1)关爱和尊重后进生。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前提是要关爱他们,不仅要关心学生成绩,更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其兴趣爱好,找到他们被别人称为“差生”的原因,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孩子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犯错误,面对他们的失误,可以私下找学生心平气和地谈,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去改正错误。只有尊重和爱学生,才能够得到他们的尊敬和爱戴,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
  (2)要有足够的耐心。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的他们难免会犯错误。有些老师是极度缺乏耐心的,只要孩子一犯错误,就毫不保留的宣泄自己的愤怒,将学生一顿大骂,这样的方法只能在短时间里控制学生的行为,减少犯错次数,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知道,一个人的缺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老师必须要持之以恒,耐心的给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直到他们被转化,走上正确的学习轨道。
  3.3家长方面
  (1)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很多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大多都是从小形成的,比如:霸道蛮横的性格,与他人争夺玩具,贪恋玩手机等等。当他们走进校门,这些不良习惯也会带到班级中,影响学习和交友。事实上,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重视启蒙教育,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注重德行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父母要言传身教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所以,父母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造和谐家庭氛围。不管父母的文化程度如何,都要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孩子是一种长效性投资,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后进生,父母更要有极大的耐心,要无条件支持孩子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都需要家长步步引导和示范。同样,给孩子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爱的家庭才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3)常与老师沟通,共商教育方法。很多班主任之所以对后进生置之不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家长的态度,有些家长将责任都推卸给老师。事实上,要想为孩子好,父母应该多与班主任及代课老师沟通交流,如定时咨询孩子最近的在校表现,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学习情况,与老师探讨教育方法,只有两者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积极转化后进生。
  3.4自身方面
  后进生想要得到老师公平的对待和同学的关爱,则要进行自我反思。在生活中,要寻找身边好的榜样,并下定决心向他们学习,可能会在先天因素上落后于他人,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自然会得到他人的赞许。同时,不要自卑,要勇于向老師、同学和家长寻求帮助,或许在短时间内没法改掉所有的缺点,只要每天改变一点点,坚持下去,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4结论
  综上所述,后进生想要得到应有的重视,需要转变老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养,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学生的自我反思。转化后进生,使他们端正态度,积极融入到班级活动中,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这过程中,老师需要摒弃已有的看法,正确的看待后进生,只要我们耐心发现,细心呵护,精心培养,他们也可以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此外,家长需要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合适的兴趣爱好,多与老师沟通,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校合作,共促成长,相信后进生也能成为社会的精英。
  参考文献
  [1] 张建隆.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J].教学研究,2019(01):31-32.
  [2] 王昕.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后进生”转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201.
  [3] 王光明.让我的温暖融化你冰冷的心——谈对后进生的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84-185.
  [4] 安正娟.关于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管理,2019(04):157.
  [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