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方向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从促进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出发,分析榆林创新人队伍建设基本情况,探讨榆林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向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创新人才;建设现状;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46-02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为基础,以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截至目前累计建成能源化工重点项目110多个,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建成超百亿项目11个,煤油气等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占全国产量10%,“煤头化尾”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加速构筑。当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需要解决产业结构单一、新动能培育滞后、经济发展活力不强、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努力开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进能化产业高端化,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迈进。发展的动力来自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作支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关系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如何建设好创新人才队伍成为一个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人才可以说是人才中的精英力量,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引领创新实践,能够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创新人才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是各类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所以创新人才脱离不开人才队伍,要在人才工作中聚焦创新这一点,促进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榆林市各级政府逐渐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引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的若干规定》《榆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榆林市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办法(试行)》《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选拔管理办法》《榆林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榆林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教育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现代工业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社会工作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特色农业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文化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卫生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现代服务业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施细则(试行)》《榆林市培养提升党政人才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
榆林人力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人才智力支撑体系基本成型。但从总体态势上来看,高学历人才数量少、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年龄比例偏大,创新人才较为缺乏、人才结构不太合理。
以榆林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为例,2018年年底,榆林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7231人,其中,博士3人,占比0.04%;硕士710人,占比9.82%;本科4463人,占比61.72%;专科以下2055人,占比28.42%;正高级职称35人,占比0.48%;副高级职称1298人,占比17.9%;中级职称2478人,占比34.3%;初级职称3320人,占比46%;35岁以下2662人,占比36.8%;36~45岁2394人,占比33.1%;46~60岁2162人,占比29.9%;60岁以上10人,占比0.14%;工程类人才971人,占比13.4%;教育类人才3108人,占比42.3%;科技人才194人,占比2.68%。
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创新人才隊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理念存在滞后性,对创新人才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榆林市的发展过程来看,由于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对知识与技术重视不够。经济新常态下,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面临供给侧经济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现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从现实来看,榆林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还存有“武大郎开店”的观念,害怕人才危及自己的地位,不愿引进人才;谈理念时,重视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搞人情圈子,使用一些水平相对较低但有关系的“自己人”,不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高低;对待人才不公平、压制人才甚至打击人才。
(二)创新人才的相应政策不完善,激发人才潜力缺乏系统性
榆林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缺乏系统性,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关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流动、仲裁和人事代理等方面的政策操作性不强,政策有原则,但操作办法不够细化,落实不到位。和同类城市比较,人才政策的力度和效果都不明显,不能适应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实际需要。
(三)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
适宜数量的创新人才载体可以增加人才集聚效应,带动创新人才队伍发展。创新载体是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高校等集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为创新提供服务的聚集体。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区域内,有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与神木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共计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0个。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绥德物流园区、榆神工业园区、府谷新区、米脂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神木锦界工业园区、靖边县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等7个成规模产业园区。还有榆林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榆林市煤化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讲,与国内其他较为先进城市相比,支撑创新人才的载体偏少,人才集聚效应不突出。 (四)创新人才的发展环境不甚理想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工程的兴建,榆林市城市建设整体上得到很大改善,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榆林市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的吸引力有了一定提高。但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生活设施、子女教育等因素相权衡,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引进困难,留住更难的窘境仍然存在。
三、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向
(一)进一步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
榆林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在《榆林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榆林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中曾提出“引进50名在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0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提升20000名高层次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榆林创新转型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当前情势下,要完成既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促进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升级转型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招才引智”政策,用有温度的政策汇聚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做好创新人才落户、安家、置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政策,打破常规用人机制,采用适用实际需求的灵活用人机制,打通人才引进通道,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二)做好创新人才培育工作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做好创新人才培育工作。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支持建设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定向培养资源环境、能源化工、金融管理、城乡规划管理、现代特色农业、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与产业开发等重点领域创新人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眼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三秦能源新都人才计划”,依托工业园区、大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培养国内一流的创新人才在榆工作创业。
(三)构建创新人才科学使用机制
通过调查研究,合理设计创新人才使用機制,管理理念要用“以人为本、以才为本、以用为本”作为核心架构,贯穿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培养,合理、科学地使用创新人才,克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的问题,形成学有所用、各得其所,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的用人环境。
(四)优化创新人才的发展环境
重视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优化城市建设,利用陕西省政府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提升榆林城市品位和形象,深入开展“平安榆林”建设,营造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孕育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加快城镇化发展,推动高铁、通讯设施、网络等基础建设的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榆林建成适宜安居、乐业、文明、生态的美好家园。为创新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如为创新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办理工商税务登记、落户、安居、出入境、子女入学、税费优惠、社保医疗和政策咨询等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建永,郭月楠,白万才.新常态下榆林区域经济发展人才智力支撑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6):148-149.
[2]毛素芝.河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1,18(1):58-60.
[3]宋歌.京津冀协同视域下雄安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18(2):48-49.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