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彪西钢琴作品《焰火》的分析和演奏技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焰火》是《钢琴前奏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演奏者的技巧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本文中,首先阐述德彪西钢琴作品的特点,然后对《焰火》这一作品进行简单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探究该作品的演奏技巧,目的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加深对德彪西、《焰火》的认识与了解。基于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实现对作品风格、内涵与情感准确把握。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作品;《焰火》;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第二册前奏曲中,《焰火》是最后一首作品。在该曲目中,德彪西对印象派音乐创作技法进行了准确的把握,为听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感官感受,使其可以对作品内容进行想象。当《赛马曲》响起以后,《焰火》能够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彰显出德彪西对祖国的深情热爱。因此,必须实现对作品的全面了解,才能够提高演奏水平。
  一、德彪西钢琴作品的特点简析
  对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而言,其是在传统的作曲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改革。因为在创作的时候,德彪西会尽可能避免与前辈的创作路线雷同,所以在吸收东方音乐特点的同时,德彪西还会对新的音乐效果、音乐词汇进行探寻,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钢琴作品。正是在这一种创作精神与风格的前提下,使德彪西成为西方钢琴作曲的代表人物,并受到了后代钢琴学者与作家的尊敬、崇拜。但是在德彪西看来,前辈的音乐可以更好地展现钢琴作品的亲和能力,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此种情怀添加其中,比如《前奏曲》《向玫瑰致敬》《小步舞曲》《托卡塔》等。另外,德彪西更多地偏向于多声部线条,并重视复性音乐的运用。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德彪西在钢琴创作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典雅特点、装饰特点与清晰性特点。同时钢琴作品的结构较为简练,包含较多的中古调式。由此可以发现,德彪西崇尚古典精神,但也不会在钢琴作品中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吸收养分的同时予以大胆的创作与创新。这一特点可以在《焰火》中得到充分体现[1]。
  二、德彪西钢琴作品《焰火》的分析
  (一)《焰火》的音乐结构
  对于《焰火》的音乐结构而言,其主要将继承、创新进行相互融合,所以在写作方面更多地运用现代回旋式写法。与传统的前奏曲相比,《焰火》的篇幅更加庞大。正是这种庞大的篇幅,使前奏曲更能够将德彪西对传统进行改革、继承的特点展现出来。在整个布局结构中,《焰火》的引子篇幅较长,但可与整个篇幅的布局进行自然衔接。例如,《焰火》的A部分主要运用主题的变换、主题的反复进行相互补充而形成。在随后的演奏中,雖然该部分出现两次,但是规模并没有因此而超越。同时还在内容上对该部分进行了创新与变换,提高了音乐形式的丰富性,并对内容进行了升华、精炼。在各部分内容相互穿插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彰显内容的对比性、变化性与展开性。这样的钢琴作品能够实现对听众的吸引,甚至可以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多变性,以此来深化对钢琴艺术的感受与理解。除此之外,在引子部分德彪西还运用了动机式音型叠置的创作方式,通过大段落的调性对比,实现对当前作品的更好表现,甚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全曲结构的逻辑性与简便性,彰显具有印象派特点的钢琴作品风格。在随后的20世纪发展中,德彪西的这种钢琴作品创作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焰火》的和声体系
  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实现了对和声体系的充分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焰火》作品的艺术水平。具体而言,《焰火》作品中的和声色彩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如其中的第17小节,主要通过单独和双组对位的表现形式实现与第60小节内容的相互融合,其中主要运用了自然大小调的方式。同时,东方五声音阶、无导音的全音音阶,也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实现了良好的融合。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音乐创造需求,音乐形象色彩需要实现对音乐主题的渲染。而在德彪西的《焰火》作品中,这一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其中主要运用高超的和声体系方式,实现对不同调性、不同和声的融合,听众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并不会发现转调的痕迹。创作期间,德彪西将自然界中的很多知识运用在音乐作品中,使和声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同时提高了和声表现形式的自由程度。此种方式的运用,能够运用重复变化的方式对主题的发展进行升华,进而为乐曲的展开提供前提条件[2]。
  (三)《焰火》的音乐形象
  在德彪西的众多前奏曲中,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标题,同时运用标题引发听众的联想、情感体验。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印象主义的优势,实现对听众的一种朦胧暗示。除此之外,在德彪西的《焰火》作品中,通常会把前奏曲的标题以括号的方式标记在结尾处。此种方式可以说明德彪西运用标题实现对气氛的烘托,而并非通过标题实现对音乐内容与情感的展现。实际上,要想理解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标题、内容,需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涵养。由于《焰火》中运用了大量的印象派音乐创作手法,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将氛围想象成盛大的烟火晚会,以此来表现钢琴作品的色彩、光亮、声音与氛围,甚至需要提高情感的细腻程度,以便对《焰火》的内容进行更加生动的表现。这种创作方式可以对人们的感官进行更加直接的刺激,使人们可以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展开想象,进而将音乐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展现出来。不仅如此,通过对音量、音色的控制,还能够在播放《赛马曲》时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充分彰显焰火在前奏曲中的重要价值。
  三、德彪西钢琴作品《焰火》的演奏技巧
  (一)弹奏的速度、节拍与音值
  在演奏《焰火》的过程中,需要对速度进行控制。在本曲中,主要采用了4/8拍的表现方式。其中,4/8、2/8、3/8、5/8的转换需要运用中板的速度形式。在《焰火》中,从引子部分便运用了较快的音符形式,可以为听众营造良好的视听效果。演奏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对速度的合理把控,不断增强作品的律动性,保障乐曲能够在演奏期间形成良好的流动感。另外,《焰火》主要以4/8拍的形式表现,而在第30个小节以后将会变为2/8拍。其中拍号主要为每1小节1句的表现形式。在后续的连续变换中,要求演奏者必须对节拍进行合理的把控,保障各个节拍之间的转换具有流畅性,同时为结尾部分《赛马曲》的演奏进行铺垫;最后在控制音质的过程中,演奏者应该做好双手交替时音值的组合。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焰火》演奏的质量。例如在演奏三连音组合的过程中,需要双手快速跑动,以此来确保演奏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障双手的统一性和平均性,使其能够形成协调的音组背景。   (二)弹奏的力度
  在控制弹奏力度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1)色彩力度的表现力度。在弱音时,需要保障力度的范围具有立体化、层次化、细腻化的特点,以此来提高焰火作品的逻辑性、严密性,而在表现爆发力的强奏时,则应该通过力度的控制让听众感受到爆竹腾空而起的氛围;(2)强弱之间的突然转换。以f符号出现为开始,《焰火》作品中所有的音符都应该具备加强的力度,所以不能出现减弱的现象,直到看见pp符号为止。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将德彪西作品中的符号作为力度控制的准则,以此来彰显德彪西钢琴作品的主要风格;(3)弱中的变化。在演奏《焰火》的过程中,演奏者应该在弱的范围内实现对力度的合理控制,通过不间断的变化实现对变幻莫测力度结构的合理把控[3]。
  (三)弹奏的旋律与织体
  演奏《焰火》的过程中,演奏者应该对弹奏的旋律进行控制。首先,需要对带有动机的旋律进行表现。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通常会追求短小、瞬间句子的表现,同时运用片段式的词汇彰显作品的风格。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对旋律线条的刹那性、瞬间性进行表现,最大程度上凸显作品的立体感;其次,在表现全音阶性旋律的过程中,需要将八度分为六个相等全音的音节,以此来实现钢琴中黑键、白键的并用,保障音乐旋律的合理性。另外,对于演奏织体而言,要尽可能将德彪西的创作技法表现出来,因此应该增强整体的创新性。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将全音音阶进行良好的把控,也就是说,要求演奏者具有较强的背谱能力和识谱能力,为实现对作品的良好表现奠定基础。相比之下,乐队化的织体通常会在左手震音的时候出现,此时钢琴演奏必须体现出乐队化的效果。在这一期间,演奏者应该重视左手音符的平均性,以此来实现色彩变化的统一效果,不断提升《焰火》的层次感与情感。
  (四)弹奏的踏板技巧
  在演奏德彪西《焰火》的过程中,演奏者还应该对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合理把握。其中,《焰火》中包含大量的弱音表现形式,如pp符号时常出现。因此,演奏者必须对弱音踏板进行合理把控,不能将踏板一踩到底,而是应该灵敏地、浅浅地对脚踝进行控制,以此来提高踏板运用的效果。而在混响音效的演奏中,演奏者应该将踏板作为引导听众进行想象的工具。例如在《焰火》的61小節、64小节中,和弦的表现应该实现对延音踏板的合理运用。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对音响的空间进行拓展,不仅能够在调性方面实现对音色的对比,还能够强化《焰火》作品的立体音响效果,有利于听众感受到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魅力。简言之,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踏板的合理运用实现对钢琴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以此来提高《焰火》的演奏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充满了印象主义色彩,可以给听众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对于《焰火》而言,其具有更加显著的特点,能够将创作者的爱国情怀展现出来。因此,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对演奏技巧的把握,进而可以对音色、旋律、节奏等进行合理的把握。因此,在演奏《焰火》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练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后才可以实现对效果的把控。
  参考文献
  [1]索尔罕.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焰火》的演奏诠释[J].北方音乐,2019,39(2):73-74,76.
  [2]朱昊.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焰火》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浅析[J].北方音乐,2017,35(23):70-71.
  [3]龚益.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焰火》的创作及演奏[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7(9):65-66.
  作者简介:蔡永妍(1988—),女,汉族,福建省厦门市,美国威斯敏斯特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硕士研究生,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