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分析与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对于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有效实施是现代医院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医院的规范、高效运营,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部分医院内部控制并不完善,影响了内部控制实施成效的发挥。本文从医院内部控制不完善的成因着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医院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原因;措施
一、医院内部控制不完善的原因
内部控制是保障医院合规、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医院各项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促进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和公共服务效率效果的关键。做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公立医院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大医院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存在部分医院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内控不完善现象,主要因素有:
(一)对内控认识不准确
在现代医院治理体系下,大部分规模较大的医院都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开展了相应的尝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把握内部控制的要点,影响了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比如,对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这些基本原则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医院管理层在做内部控制顶层设计时重会计控制轻管理控制,没有认识到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兼容性、互补性,没有将职能部门间的独立性和相关性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体,协同合作,更充分地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只是简单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控制,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当作是财务部门的单一科室职责。
(二)内控组织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一些医院的组织体系设置不科学,导致整体内部控制不完善。一是执行机构不明确。当前,很多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将目光一味放在專项任务制度的建设和标准的完善上,对一些部门间交叉性、配合性的工作没有制定有效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造成各职能部门、科室日常工作缺乏配合,员工参与度不高。同时,忽略了内部控制执行保障机构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在缺乏有效执行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内部控制执行流于形式,医院内部管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资产管理操作不规范,为节约成本使用老旧医疗设备导致医疗检验不准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医院的正常运营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权限设置不合理。不少医院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都存在权限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部分医院没有科学设置与自身相适应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造成职责权限缺失或过于集中。如,某些医院的授权审批控制,高级别的管理层可以越级审批低层级的所有控制环节,甚至是由院长一人负责所有审批;部分医院的物资采购业务,未经相应的请购审批直接采购;同级别的管理层对于交叉事项审批缺乏规范等。三是内控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关键保障,目前我国很多公立医院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自我评价不完全,就无法确认内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没有内部监督,就无法保障及时改进发现的控制缺陷。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其对于财务、内审和管理层这些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从实际情况分析,往往医院这些关键岗位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性培训,不具备专业必要素质,对于内控体系的理解不足,加上日常参与度很低,不愿意主动去提升自身能力,责任心缺乏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内控
必须明确,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对于规范、高效医院管理,实现医院发展目标意义重大。医院管理层应当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一个实现目标的程序及方法,内部控制只提供合理保证,要由医院各级人员共同实施与配合。因此,无论是医院领导还是基层员工,都必须增强自身的内控意识,主动学习内控相关的知识,关键控制人员要掌握内部控制基本方法,提高控制实施的参与度与积极性,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医院各级管理层应当发挥引领、表率作用,自上而下及时更新内控知识,提高内控意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同时,各部门需要从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着手,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为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二)完善内控体系
医院管理层应当在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基础上,建立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一是全面梳理业务流程,重塑业务环节,锁定关键控制点,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以解决医院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职责不清、运行混乱的问题。二是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分析风险隐患,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是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基本方法,加强对医院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控制。四是开展信息化控制,结合医院HIS或HRP信息系统建设,在信息系统各业务流程模块中植入控制设计,实现控制方式随业务流程模式同发展、同变革。
(三)健全内部监督与评价
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是内控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控制缺陷;通过内部评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同时,医院可以将内部监督与评价成果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内部公开,并将内部监督与评价成果同医院绩效考评、职称晋级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强化内部监督的刚性,内部评价的规范性,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促进内部监督与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 (四)构建内部审计机构
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独立客观地复核及评价医院各项活动,以维持和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医院治理的效益与效率,因此内部控制的全面实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刚性支持。医院可以从组织管理地位、职能范围、专业必备素质这三个方面来构建内部审计机构。一是内部审计的地位。保持客观性和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本職要求,医院应当畅通内部审计部门与医院高级管理层的沟通渠道以保持内部审计对压力和干涉的独立性,比如内部审计师可向医院高层直接报告工作,而不必担心受到指责。二是职能范围。内部审计的目的有若干个,但职能范围应当包括评价会计、运营及行政控制的可靠性、充分性及有效性,确定医院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及其自身制定的政策及管理层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步骤,来应对控制的不足。三是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知识、技巧以及训练,应参加行业机构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熟练、专业的实施审计工作。
(五)强化人员培训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实施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对医院很多工作人员而言是个陌生的领域,甚至一些科室、部门管理人员执行起来都会难以适应。由此,医院更需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开展层级式培训,重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一是定期聘请专家来对医院高层、财会、内审及其他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团队专业素质,筑牢控制体系框架。二是广泛开展内控常识讲座,定期滚动式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内控基本知识,强化工作人员熟悉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来,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开展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创建工作,培养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团队整体职业素养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三、结束语
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将面临许多新的要求。针对当前不少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医院应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改进方法,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石慧,黄爱芝.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原因和改善措施[J].中国市场,2018,(10):159,161.
[2]李鹏,张海龙.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7,(12):191-192.
[3]《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5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