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堂更有“活动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文华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231-01
  近日笔者有幸代表本区域参与了我市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同题异构活动,本次活动以“调查路线的设计”为主线在三年级学生中展开,在经历了备课、研讨、实践与反思的过程后,笔者对方法指导课这一课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本区域对课程的一些共识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法指导课堂更有“活动味”。
  一、情境创设求“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而言则显得尤为贴切,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度决定着研究活动的成败,如何激发孩子开展活动的内驱力也就成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首要任务。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课一般都是在一个研究性学习背景之下展开,因研究之需要开展相关的方法学习。那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呢?笔者认为只有真“需要”才有真“喜爱”。以“调查路线的设计”一课为例,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如尝试以“广场舞的扰民问题”,“雾霾现象”,“春游购物”等作为研究话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并设计相关的调查路线,初步设想学生应该较有兴趣,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基本都是来源于教师,孩子们从开始就知道这些活动基本都是纸上谈兵,活动也只是走过场。虽然迫于教师的压力,孩子们也会去做一些研究活动,但要么是“出工不出力”,要么是研究层次很浅。一日,办公室同事为朋友推销一种水果罐头新品——小果娘黄桃罐头。这件事激发了我的灵感——“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做这样一个真实的推销呢?”。于是一个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活动情境就此在脑海中产生,为了让活动更有真实感,在活动现场,还特意邀请同事演了一把总销商。因为现实确实存在着市场调查的需要,而且将要了解的对象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些超市,孩子们开展调查路线设计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或许就是“真”活动的魅力!
  二、活动组织求“趣”
  方法指导课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列举一些范例,学生进行模仿,然后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或课堂的体验。可以说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学会这种研究的方法。就方法的习得而言,个人认为这种指导是有效的,但就从课堂组织形式而言,笔者认为这更像学科课程。就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而言,更应有活动的本色,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快乐的,我们要让孩子去享受这样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所以课堂的组织形式,应更有趣味性与挑战性,在本区域有一种较为成功的模式,那就是以闯关性的挑战赛来完成方法的学习,操作时,先从低层次的认识开始,再逐层递进,让孩子在循序渐进中习得方法。例如,调查路线设计一课中“调查目标的寻找”,“地图的认识”,就可作为首关让学生来挑战,而“调查目标的筛选”则作为第二关,“调查路径的最优化”则是作为第三关让学生来体验。教师精心组织,创设一个游戏的氛围,孩子在完成闯关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了活动带来的愉悦,且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方法的习得,让我们的活动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課堂指导求“活”
  方法指导课,必定有一个方法指导的过程,而指导者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困惑,指导过多,可能就会显得教师把控课堂,教师主体性过强,而如果指导过少,任由孩子们自由发挥,那课堂又没了“指导性”可寻。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说是“收放自如”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1.由扶到放。就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方法指导是孩子们没有接触过了,如果说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就想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应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地方给他们一个梯子,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完成任务。例如在方法教学前可先呈现相关资料、实践性操作前可作必要的提醒,难题分成多问,能者可先为师等等。2.放中有扶。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容易犯“开放过度”的毛病,个别教师甚至成了“甩手掌柜”,而在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师有效指导的,此时教师应该是一个课堂的观察者、参与者与协作者,绝不能做旁观者,要提示孩子们有困难可求助,老师也很想参与你们的活动。3.能放不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能让“帮助”过剩。例如:让孩子去创新时,就不能提供过多的范例,这样反而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在方法指导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活动指导不过多地谈细节,只谈方向与要求,给学生思考与挑战的空间。
  四、实施方案求“实”
  方法指导课,最终要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所以课堂之中当孩子初步习得相关研究方法之后,教师都会提醒孩子们去进行实践性体验。而就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是否就有效果呢?孩子们是否就知道怎样去实践,又怎么来调整了呢?在指导中,我们不难发现,执教者往往以“想象”来提醒孩子,教师还否开口,孩子们早已心知肚明,指导的深度与可行性都不强。我们都知道只有“实践才可出真知”,要想开展较高质量且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的实践性体验是必须的,然后,依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来指导孩子,相信,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真实感,更令孩子们所折服。例如,在指导“调查路线的设计”的过程中,执教者为了让课堂的指导更具科学,自己就徒步完成了,对学校所在社区的路线调查工作,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调查目标已不存在,有些调查路线已更改,在调查范围内又多了一些可调查对象,此时教师再依据实情进行指导,相信不但是提高了指导的针对性,同时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案才是最科学的。
  总而言之,方法指导课不应该是一堂“课”,更应该是一个真实的“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我们应想方设法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轻松起来、快乐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味”,让孩子们在习得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时享受活动课程带来的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7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