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本真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荣科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中的热点话题。数学作为小学时期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除了传授学生数学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那么何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本真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文章立足于此,阐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进一步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本真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39
在當前教育改革体制下,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和目标,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应该从单一化教学向素质化教学转变。可以说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深入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改革方向。在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和优化成为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内涵和意义
在我国2017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数学基本特征是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综合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数学素养是我国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数感,也是小学数学的基本素养,主要通过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数字、数学的感知;第二,符号感知,是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熟悉、利用数字符号代表某个事物的发展变化,利用符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第三,空间观念,是要求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建立数学知识和现实世界中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统计观念,统计是数学中的一部分,统计观念要求学生可以从统计的角度看待数学和数学问题;第五,应用意识,是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六,推理能力,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实验等对数学问题进一步猜想和求证,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推理能力。
二、影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
(一)重知识,轻思维
通过对全市二十几所小学数学教学的调查发现,虽然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正确地领会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比较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步骤和思路走,但凡问题遇到一丝改变或者困难,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这种重知识、轻思维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应用意识的形成,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大都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也有很少一部分教师采用情境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但是总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足,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宰,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干涉过多,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学生的自主体验,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重约束,轻自由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被死板的课堂束缚,更喜欢活跃、开放的学习环境,只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其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要求学生“坐好”“注意听讲”“不要说话”,等等,让小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听教师讲枯燥、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这无疑是对小学生最大的煎熬。这样约束性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不仅会让学生感到压抑,遏制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还会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巨大的障碍。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本真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对学生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也是一样,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好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1.加强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将传统的数学题转变成学生身边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就像在学习《北京五日游》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北京改为和学生距离较近的家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家乡景点多一些了解,另一方面能令学生对家乡旅游的设计更容易实现,也可以让学生将旅游计划当作周末出行的计划,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利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激励和鼓励性评价,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性格差异,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自信心也相对较强;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差,自信心也较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后者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将其放大,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年纪,相对于枯燥的讲解,他们更喜爱以游戏、故事或者活动的形式学习。如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将我国数学家刘徽和朱世杰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对小数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在讲解“圆”的过程中,为学生讲一节“数学文化小讲堂”,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圆的故事和知识,既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促进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考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常用的促进学生思考的方式有三种。
1.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或在学生的数学练习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单纯地为学生讲解练习的答案,并不传授学生解题方法,学生遇到灵活变化的数学题时将无从下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练习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找到6和15的因数,但是在寻找36、48等因数较多的数时,非常容易遗漏。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所有因数”,有些同学认为可以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有些同学认为以组合的形式找,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解决,都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情境教学是大多数教师都善于运用的教学模式,但是要想最大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引发学生思考,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就要遵循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情境的创设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足够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思考和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热点,既不能简单得起不到思考的效果,也不能难到打击学生自信心;最后,情境的创设要以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为基础,是教学重点难点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随着情境的深入逐渐抽丝剥茧,直达问题的核心。例如在学习“角的分类”时,需要强化学生对直角、平角和周角的认识。利用教学情境,引出周角和平角的概念,使学生很快通过直观的情境加深对平角和周角的理解和掌握。
3.互动交流引发学生思考。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曾经说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促进学生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提升思维水平。
(三)加強学生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最直接的途径,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单凭理论讲述学生往往不能正确领会,所以加强学生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从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例如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时,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优势,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有的小组利用的是量角器进行三角形三个角的测量,从而得出结论;有的小组是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到一起,得出内角和;还有的小组将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折叠,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得出的教学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教育,更是核心素养教育,我们研究小学数学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从而爱上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小学数学一线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想象,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庄国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9).
[3]陈勇.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3).
[4]周慧.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8(14).
[5]陈小春.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
[责任编辑 张宏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1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