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众所周知,阅读是塑造一个学生语文修养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论是应试考试,还是日常的学习交流过程中,阅读能力所占的比值日益吃重,这也就意味着以往传统的孤立地去讲解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要求了,而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那么我们接下来所要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围绕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模式来开展教育工作。
关键词:单元主题整合 阅读能力 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
引言
所谓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就是,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以训练“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目标,整合一个单元的资料,提炼出核心主题或观点,从而立足于这个主题或观点展开教学,挖掘主要信息,找准主要训练方面,集中精力练习,再适当开展课外阅读,与课内教材互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单元主题,使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更加深刻,更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完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教互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育预期。如此才是真正地教育可持续发展。[1]
一、围绕单元文章,整合主题,挖掘文本内涵
1.整合碎片化资源,规整为一个主题,对准切入点
纵观小学课本,我们会发现,在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虽然包含了好几篇文章,但其实研究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归整在一个单元里,一定是因为有相同之处。拿六年级第二单元来说,学习内容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第一篇选取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我们所知道的是,毛泽东是一代伟人,而且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风云诡谲,变幻无常的革命年代,所以他的诗歌一定带着极其鲜明的个人特征,那么就可以这个主题为切入点,去研究毛泽东所处时代的年代背景,革命进程以及历史大事件,将围绕“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这个主题,还选编了《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几篇课文,使身边的碎片化资源整合起来,从多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正确科学地分析人物的社会活动,还原最客观的历史事实。同时让学生掌握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并尝试运用点面结的写法写一次活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写法范本,促进教与学的高效。[2]
二、情景交融,实地挖掘当地切情切景的资源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觉得这句话能够很好地反映新的教育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能明显感觉到,前不久才刚刚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再次回顾的时候,学生们的记忆量早已下降很多甚至是一片空白。所以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如何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我们最该思考的问题。依我拙见,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应该就是课文讲解辅以适当的户外实践拓展。再以小学某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我们可以发现这四篇课文都是关于自然风光的,那教师就可以立足文本,通过讲述文中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首先让学生确立一个印象,再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去体验跟作者一样的游览经历,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回味与理解。如此,这就是一节完美的课堂。
三、单元主题整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单元主题鲜明,层层文章递进,强调主题
我们常说,吾日三省吾身。学习亦是如此,过目不忘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领,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地温习。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创新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但凡是放在一个单元的文章,必然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元主题整合,使分离的几篇文章能同时展开,同时讲解,使几篇文章共同的知识点在同一时间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单篇文章讲解所产生的冗杂重复现象,减轻了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重复性疲倦感。
2.单元主题整合的教学实践能够提高學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提升对多方面,多层次的资源的有效整合
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强调的是,面对一篇文章的主题和与之相关联的多方面资源,实现资源归位,也就是说,应对多方面多层次的资源,能够进行多维思考,分析文章主题时,运用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将多重方面的资源有序排列,通过一层层的连接,深入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去拓展文章以外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能精准掌握课内教材的要点,也能延伸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逐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全方位发展。
3.单元主题整合的教育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以往的传统学习模式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在课堂上单一地输出知识,学生只是木讷地听课并且记笔记。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打破了这一僵局。单元主题的整合更加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文献,不仅能整合资源,还能读出来,写出来,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主动权就已经掌握在了学生手中,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各抒己见,老师可以收到各个同学的实践反馈,并能针对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进行一一解答。这就在一定意义上构建了师生互通的桥梁,增加了师生的良性互动,提高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也就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寓教于乐,课内外结合的理想效果。[3]
结语
大阅读背景下,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并非要培养出一个个只浅陋涉猎各方面知识的“煎饼侠”,而是经过长时间地广泛汲取知识而胸有成竹的“千层蛋糕”。我们改革教育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好的发展,能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而这种新的衍生出来的教育模式也不讲发挥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而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打破碎片化阅读的桎梏,也是时代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我相信,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方式辅以课外拓展阅读,新一代祖国的花朵也会是新教育模式的成功典例。
参考文献
[1]魏丹.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84.
[2]罗建红.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72+77.
[3]赵海红.“问”为上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7-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9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