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仅推动了数学、语文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同时对于美术这一类素质型学科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美术,实际上是一个教导着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个学科,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如何加强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引导,是当前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文章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对美术教学的发展展开了全新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103-02
  美术学科虽然安排的课时相比较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而言要少很多,但是美术学科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引导学生想象力提升的层面上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课程中,绘画创作是重要内容。其中,就有许多美的元素,需要学生去进行挖掘,认识和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把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提升起来,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美术从教经验,立足于具体教学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策略,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切实推进,能够让美术学科在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养的道路上发挥越发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美术教学的课程性质及特征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一则中明确指出,对美术课程加快变革脚步,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着手创设现代教学特色浓厚的课程体系,并结合我国美术课程标准,从而得出美术课程的以下特征:
  (一)实用性
  美术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美术课程的价值充分在以下几点体现: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周期性,它需要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切实把美术水平提升起来。
  (二)视觉性
  美术即人在对艺术进行创作、赏析时运用视觉感官系统,为了能够把社会和自然记录的更加详实,创作者必须要具备细致的观察力,把选定区域中的一景一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因此,美术课程教学要把培养学生视觉能力重视起来,让视觉教学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三)审美性
  在最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审美价值进行了肯定。在文化传承中,美术是其重要载体。其中,带有丰富的人文理念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对美术课程教学积极展开,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加先进文化,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把其综合素养提升起来。
  二、审美能力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劳动和体育素质的提高
  第一,体育自身就是在创造美。在体育中,是美与力量的集中体现。第二,作为体育运动员,美的动作和美的形体必不可少。因此,把这两点综合在一起来看,体育运动完全是建立在美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强化学生洞察力和感受力
  美感的初始阶段即感受力,而新鲜感是审美感受中的显著特点。只有新鲜的感受才能使情感产生波动。培养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精准的把握外界,还可以潜移默化使学生强化对世界的领悟能力。具备极强的审美感受力,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察觉到事物的细小变化。若是坚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的感官系统则会变得敏锐起来,可以迅速找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久而久之,在出现问题时,学生则会快速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及时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审美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引真。就拿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来说,正是因为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母亲给他讲文学作品的行为,才使爱迪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而美育教育可以有效带动智育,启发人们去进行思考,进而提高人们综合能力。
  (四)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在生活中,个体在外界的刺激影响下而生成的否定或肯定的心理反应,即情感。美术作为情感的媒介,它可以利用各种形象和符号去对感官进行刺激,从而使个人的情感体验更加强烈。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把情感体验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意识。另外,就美术课程自身而言,它含有许多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在学习美术时,可以促进个人情绪得到良好的宣泄,使心理平衡发展,升华情感。简言之,美术教育可以让个体接收到美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三、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现状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已经认识到了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术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有效提升,并尝试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但是,美术课程中的审美教育还是被忽视了。据笔者教学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审美教学认知存在误区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重视。并且,对于学生的评判上,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再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文化教育上。就像体育、美术和音乐等艺术类的学科,就常常被文化课的教师所占用。由此可见,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美术课程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足,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在实际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仅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还兼任组织者的角色。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对其在認知上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对于美术课程,教师也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除此之外,在美术课程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基础,我国起步也较晚一些,从而导致我国至今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都没有一套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传统模式从始至终贯穿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特别是美术审美教育,一直都没有有效贯彻到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美术教学质量的优化造成了一定阻碍。   (三)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因为学校对美术课程并没有提起相应的重视性,所以其在美术课程的管理和设施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抱有敷衍态度的根本原因。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依托教材,对美术知识进行讲解,和学生的互动也是屈指可数,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照猫画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能力必然无法提升。
  (四)美术教材内容缺乏实践性,与审美教育意识相脱离
  目前,我国美术教学中所使用的美术教材都是由教育部中的众多学者一起编写完成。不管是题材还是内容都表现出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绘画形式和绘画作品。但是,学者在编写时却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兴致缺缺,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也止于表面,与审美教育意识完全脱离,整个美术课堂教学课堂甚是乏味。
  四、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以生活资源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学生能够坚持观察,生活中的美自然会显露出来。而美术实际上就是对这些“美”进行了再次加工,在呈现上以手工、绘画的形式,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生活资源入手,对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进行培养。若是可以把生活中的潜在美挖掘出来,不管是对于手工创作再现现实生活还是美术绘画,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生活中的美是最直接的,绘画作品都是对于美的再塑造的过程。很多学生在美术创作的时候觉得没有素材,觉得“画得不像”,实际上这就是对于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美术教师可以積极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春天,看万物复苏;夏天,看荷花朵朵;秋天,看落叶满地;冬天,看银装素裹。只有先发现美,才能够去感受美,才能够对发现的美进行改造进而去创造美和展示美。因此说,借助于生活资源去发现美,是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步”。
  (二)以“智慧课堂”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加入高科技,把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中聚集每个人的智慧,即智慧课堂。然而,智慧课堂并不是单一的把智慧整合到一起,更应该是资源的整合。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和变革,构建高效智能课堂是智慧课堂的关键。利用智慧的教与学,来引导学生以个性化发展为方向,不断前进。以信息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可以让“美”的资源更加丰富,可以让“美”的感受尽在眼前。为此,要以“智慧课堂”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比如对于“水墨山水画”的赏析和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资源,寻找一些水墨山水画的“原型”:可以是苏州园林;可以是小桥流水;也可以是巍峨高山;更可以是滔滔江河。对“原型+作品”实现一个连贯式的、整合式的学习。在赏析时,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实体美,从而对绘画作品中的美进行深入挖掘。“美”与“美”是不同的,而且在赏析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催生出一种爱国情怀,去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山川大河、私家庭院。而且,借助于“智慧课堂”,借助于多媒体,可以感受到动态的美和变化的美。
  (三)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在发现美、感受美以后,最后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利用自己的双手去表达美、去创作美。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在经过了教师的耐心引导之后,最终还是要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地绘画于纸上,这才是审美能力完成的终结标志。在美术课堂上,不管是国画、素描创作,还是其他创作,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去大胆表现美。审美能力和塑造美的能力也应该是不拘一格的,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借助于对于美的表达来提升审美能力,是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最高境界。
  (四)对美术课程教学体系加强设置,把其审美教学地位提升起来
  在艺术的表达上,美术是其重要途径。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可以在美术绘画中展露无疑。可以说,美术可以帮助人们发泄内心的情感。美术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美术绘画技巧和美术理论知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而以往的教学过于片面,导致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对于美术课程教学时间,学校要进行合理设置,凸显美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大力提倡教师对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让其能够在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在互联网+技术实现突破发展的大形势之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术学科亘古不变的一个关键课题,如何实现、如何突破,也成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审美能力,实际上是集合了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三个层面上的内容。为此,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以生活资源为突破口,对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进行培养;从“智慧课堂”入手,对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进行培养;以自主创新为出发点,对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周芸.生活一一看皆“美”,自然人文画不尽——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5-16
  [2]王长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8-20
  [3]殷芳慧.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4-15
  [4]张怀文.新时期学校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1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