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月香
【摘要】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国内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忧。同时,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只有对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展开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借鉴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经验,才能构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模式
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基于部分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的调查研究,笔者总结出国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占主导。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形势较好,大部分学生心理发展积极向上。朱水龙采用UPI对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占80%。①天津市5所高职院校2007级新生的调查显示,天津市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占75.88%。②笔者于2009年在上海10所高职院校所作的SCL-90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强迫症状、敌对因子上,超过国内常模均值的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约占8%~9.7%),焦虑、偏执、人际敏感和抑郁因子上,超过国内常模均值的大学生人数次之(在7%~8%之间)。在各因子及总均分上,超过国内常模均值一个或两个标准差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都很小。可见,上海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
第二,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占据相当比重,现状堪忧。卫根泉等采用SCL-90以兰州教育学院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25.05%。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显示,只有8.06%的学生感觉良好,认为“一般”和“较差”分别为76.88%、15.06%,14%和82%的学生“经常有”或“偶尔有”心理压力。④在笔者对上海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5.0%的大学生曾经或现在有很严重的心理困惑,14.4%的大学生曾经或现在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惑,62.5%的大学生曾经或现在有轻微的心理困惑,1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困惑。可见,81.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着严重或者轻微的心理困惑,剩余的18.1%的大学生虽然自认为没有心理困惑,但也不能排除他们中的部分人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第三,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内部差异。笔者通过对国内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生源学生水平低于城市;毕业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例最大,高于新生,新生则高于二年级;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女生水平略低于男生。在对上海男女大学生在SCL-90上的总均分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P=0.301>0.05,男女大学生在该量表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对各因子的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偏执因子上的P值为0.008**<0.01,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男生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女生;在抑郁因子上的P值为0.041*<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其它各因子上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第四,存在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较为普遍;很多来自农村的高职生更是感到低人一等;懒散心理,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空虚、抑郁与焦虑,学业压力减轻让人产生无所事事的空虚感,随之而来的是对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的恐惧所导致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讨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方面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低,学生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较差,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现象严重存在。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实。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重视力度不够,水平不足,尚未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以江西省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整体水平落后,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率分别为23%、18%;发展不平衡,院校间差异大,其中有9%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41%的开展得很差;人员、设施和经费投入少,做法传统,只有27%的学校有专职人员,物质不齐全的学校占77%,同时也未利用网络和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科研。⑤同时,广东省73%的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选修课,开课率为13.11%,仅有15%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师,可设讲座率不到3.2%。⑥
笔者调研发现,上海总体状况良好,有62%的学校对学生进行过心理普查,有71%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讲座,有80%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网站。但校与校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上,如领导的重视程度、资金的到位、设备及人员的配备等,部分高职院校设施、设备比较齐全,而民办高校情况不容乐观。其次上海高职院校服务的覆盖面不广,主要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没有覆盖到全校的师生。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校与校之间的联系较少,缺乏统一的管理。
总体而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较差,如何系统有效地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依据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教育现状,在此,笔者借鉴发达国家一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自己对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机构。国外高职院校都设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并下属于学生生活健康指导中心。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国内高职院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必不可少。同时,这一机构的职能范围较广,主要有: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建立学生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积极开展心理课程、讲座之类的教育活动;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并组织活动;建立心理学知识和辅导网站;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组织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提高心理辅导队伍的整体水平。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应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规定,可明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给予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而根据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可将具体的课程目标定位于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增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和整体素质。
其次,应突出课程的活动性。美国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讲授身心健康知识,又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和技能培训。笔者亦倡导这种活动型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以班级为主体展开活动性课程,注重实践,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在活动开展中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可以自我探索、体验、感悟和成长。课程活动形式有情境式、讨论式、游戏式、讲授式和调查测试式等,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角色扮演、课内游戏等融为一体。与此同时,课程评价也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最后,丰富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的编写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心理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将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相结合,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加入课程资源开发中。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美国高校尤其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笔者认为,要构建适合国情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教师相配合,心理专家与心理辅导员相结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各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比例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表现出内部差异和不同的问题。同时,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总体较差,亟待提升。笔者认为可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等途径加以实践和探索,从而增强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作者单位: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注释
①朱水龙:“高职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②陆洪,蔡丽娜,宋彤:“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8期。
③卫根泉,孟欣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④阮书云:“新时期高职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今日南国》,2008年第8期。
⑤陈智行:“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⑥廖克玲:“构建广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