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井
摘要:什么样的历史作业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以为初中历史作业应该具有三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多元性。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初探
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老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取得了很大成效。可是,学生的成绩却没有提高多少。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喜爱历史课却不喜爱记忆历史知识,更不喜爱做历史作业,为此我在课后作业上进行了一些摸索。
一、使历史作业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敲门砖,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做越愿做。当然兴趣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设计一些很富趣味型的作业。为此我曾设计了“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想象自己是唐朝的一位书生,家住杭州,大比之年要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等等。例如:我针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川教版)第8课《宋代社会生活》和第21课《书法与绘画》中《清明上河图》两课设计的作业:
“仔细阅读第8课课文并仔细观察第21课《清明上河图》,描述一位农村少年在春节前后早起进城的故事。用你的眼光来看看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习俗等。”设计思路是:这两课需要学生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通过学习了解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能力。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活生生的存在,但又是看不见莫不着的,如何能使历史在学生的思维中还原,不仅需要教师的指点,还需要学生的想象。在此设计一位农村少年是与学生的年龄相符,有活力,有好奇心;农村少年进城能够体会当时的城乡差别;春节前后能够有浓厚的节日气氛,更能体现宋代的社会风貌。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形式的作业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宋代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并由古道今抒发出自己的感慨,其情其志让人不能小视。
二、使历史作业多样性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千篇一律的作业只能适应一部分学生。而多样性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作业:①给学生一个相对矛盾的命题,让学生确立自己的观点,并围绕其观点组织史料进行论证。如“有人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有人却认为开凿大运河是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不同观点的?”②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想象。如“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假如你是×××,会怎样想?”等等。③提出历史现象的反面假设命题,要学生求证,如“假如没有曹操,历史会有什么样的发展?”④由古至今,由中至外地进行联想,如“由商鞅的死你想到了什么?”⑤为学生提供一些历史资料,使其从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如“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描述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所居住的房屋”、“你所知道的孙中山”等等。这些作业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答案,以语言表述为主,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多样的作业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能力特色的机会,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学生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作业后,就会积极回顾、重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观点的确立、材料的组织。激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学习意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三、使历史作业具有多元性
在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我还注意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庭之间、师生与社会之间的多元化的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全员互动为基础,以团队状况为评价标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多元化的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团队间的竞争,如成语典故知识竞赛;2、分小组编演历史剧,如商鞅变法;3、社会调查,如询问长辈近20年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变化;4、寻找知识疑问,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如寻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为什么”;5、分观点进行正反双方辩论。这些作业促进了学生对同学、对教师、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增进了彼此的感情,逐渐适应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了积极、竞争、向上的健康心态。。
这些课后作业是有些复杂,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设计,但落实起来非常轻松,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还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能大面积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多思考勤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556.htm